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和李明府

〔唐朝〕 駱賓王

傳聞葉縣履,飛向洛陽城。 馳道臨層掖,津門對小平。 霞殘疑製錦,雲度似飄纓。 藻掞潘江澈,塵虛范甑清。 詎憐衝斗氣,猶向匣中鳴。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送高起居之涇縣

    右史罷朝歸,之官句水湄。 別我行千里,送君傾一巵。 酒罷長歎息,此歎君應悲。 亂中吾道薄,卿族舊人稀。 胡爲佩銅墨,去此白玉墀。 吏事豈所堪,民病何可醫。 藏用清其心,此外慎勿爲。 縣郭有佳境,千峰谿水西。 雲樹杳迴合,巖巒互蔽虧。 彈琴坐其中,世事吾不知。 時時寄書札,以慰長相思。

    徐鉉 唐宋诗
  • 晚樓寓懷

    薄暮疎林宿鳥還,倚樓垂袂復憑欄。 月沈江底珠輪淨,雲鎖峰頭玉葉寒。 劉毅暫貧雖壯志,馮唐將老自低顏。 無言獨對秋風立,擬把朝簪換釣竿。

    劉兼 唐宋诗
  • 詩偈 七

    窮廝煎,餓廝吵,父子不同途,大家相脫卯。 萬頃湘江洗不清,無生曲調何時了。 (見《大正新修大藏經》四七冊宋《虛堂和尚語錄》卷十引)(按:《祖堂集》卷十五《龐居士傳》云:「平生樂道偈頌,可三百餘首,廣行於世。 皆以言符至理,句闡玄猷,爲儒彥之珠金,乃緇流之篋寶。 」)(〖1〗《景德傳燈錄》卷八本傳云:「有詩偈三百餘篇傳於世。 」〖2〗《新唐書》卷五九《藝文志》三著錄龐藴《詩偈》三卷,注云:「字道玄,衡州衡陽人,貞元初人。 三百餘篇。 」〖3〗無名子《龐居士語錄詩頌序》云:「其餘玄談道頌,流傳人間,頗多散軼。 今姑以所聞成編,釐爲二卷,永示將來,庶警後學。 」)。

    龐藴 唐宋诗
  • 書翠崖(一作「巖」)寺壁

    迎笑堂前九節筇,閑來無事得從容,時聞雷護千年橘,夜聽風傳萬壑松。 茅屋人家芳草合(一作「外」),竹房僧住翠微濃(一作「中」)。 一蓑煙雨歸來晚,遙聽雲間起暮鐘。 (見《江西詩微》卷三。 )(按:今人編選之《滕王閣詩選》,自道光三十年刊涂闌玉輯《西山志》中錄該詩,略有異文,注一作者即據該書。 《西山志》未見。 )。

    歐陽持 唐宋诗
  • 寄職方劉郎中

    相聞二十載,不得展平生。 一夕南宮遇,聊用寫中情。 端服光朝次,羣烈慕英聲。 歸來坐粉闈,揮筆乃縱橫。 始陪文翰遊,歡燕難久幷。 予因謬忝出,君爲沈疾嬰。 別離寒暑過,荏苒春草生。 故園茲日隔,新禽池上鳴。 郡中永無事,歸思徒自盈。

    韋應物 唐宋诗
  • 高冠谷口招鄭鄠

    谷口來相訪,空齋不見君。 澗花然暮雨,潭樹煖春雲。 門徑稀人迹,簷峰下鹿羣。 衣裳與枕席,山靄碧氛氳。

    岑參 唐宋诗
  • 得東南書報亂後東都故居猶存而州北松檟亦無毀者

    旄頭光垂北風起,胡沙漫漫暗天地。 翠華清曉巡朔方,咸陽宮殿生荆杞。 胡兒解鞍留漢土,凝碧池頭日歌舞。 一朝忽棄洪河南,來歸輿圖丞相府。 當初亂離誰料此,南北中分指淮水。 天暌地隔十五年,不知中原復何似。 至今兵罷關泥開,始有北客中原來。 歷言王侯故第宅,瓦礫半在高臺摧。 最憐長楊與宣曲,樹木荒凉迷御宿。 上林苑廢花自開,輦路春回草還綠。 宮中千門萬戶空,獸扉凝塵生網蟲。 遺民相對向天泣,耳冷不聞長樂鐘。 外城白晝無人行,當道往往狐狸鳴。 天陰日暮聞鬼哭,萬家經亂今一存。 嗚呼上帝白玉京,繁華掃地令人驚。 此生復識太平象,不及百年終未能。 世人寧有金石堅,定恐不見全盛年。 出門恍惚忘南北,故國何在山連天。 豈意揚雄一區宅,城破蕭條尚如昔。 閉門風雨長蓬蒿,榱桷多年亦傾側。 戶牖尚带沙場塵,小兒猶學胡笳聲。 四鄰半已易新主,存者無復當時人。 城北凄凉九原路,往往停車不忍去。 幸無樵牧犯松柏,那有鮮卑護置墓。 春風冢木生蒼煙,北望拜泣還欣然。 向來艱難誰得免,獨我獲此真天憐。 君不見開成相國玉杯第,甘露變興巢亦毀。 又不見驪山築墳葬祖龍,牧兒盜入焚其中。 儒生慮遠無後憂,生居敝廬死山丘。 五世相傳蓋有道,中無所欲人何求。 邇來天涯倦爲客,角巾行卜東歸日。 里中耆舊今已無,忍聽鄰人更吹笛。

    晁公遡 唐宋诗
  • 燕公樓

    燕公郡事暇,詩興滿滄波。 粉飾開元治,江山爲助多。

    王十朋 唐宋诗
  • 秋興

    樵風溪上弄扁舟,濯錦江邊憶舊遊。 豪竹哀絲真昨夢,爽砧繁杵又驚秋。 墜枝橘熟初堪剪,浮瓮醅香恰受篘。 莫道身閑總無事,孤燈夜夜寫清愁。

    陸游 唐宋诗
  • 汲清泉漬奇石置熏爐其後香烟被之江山雲物居然有萬里趣因作四小詩 其二

    一水渺空闊,羣山中接連。 寒陰白霧湧,飛度碧峰前。

    朱熹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