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三朝路,逶迤四望車。 繡腰長命綺,隱髻連枝花。 今春戾園樹,索然無歲華。 共傷千載後,惟號一王家。
无
其他无
〔唐朝〕 張說
昔日三朝路,逶迤四望車。 繡腰長命綺,隱髻連枝花。 今春戾園樹,索然無歲華。 共傷千載後,惟號一王家。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終童之死誰繼出,燕頷儒生今俊逸。 主將早知鸚鵡賦,飛書許載蛟龍筆。 峨嵋玉壘指霞標,鳥沒天低幕府遙。 巴山雨色藏征斾,漢水猨聲咽短簫。 賜璧腰金應可料,才畧縱橫年且妙。 無人不重樂毅賢,何敵能當魯連嘯。 日暮黃雲千里昏,壯心輕別不銷魂。 勤君用却龍泉劒,莫負平生國士恩。
少年結客散黃金,中歲連兵掃綠林。 渤海名王曾折首,漢家諸將盡傾心。 行人去指徐州近,飲馬回看泗水深。 喜見明時鍾太尉,功名一似舊淮陰。
窗戶風涼四面開,陶公愛晚上高臺。 中庭不熱青山入,野水初晴白鳥來。 靜思道心緣境熟,麤疎文字見詩回。 諸生圍遶新篇讀,玉闕仙宮少此才。
偶然相遇人間世,合在增城阿姥家。 有此傾城好顏色,天教晚發賽諸花。
何處生春早,春生霽色中。 遠林橫返照,高樹亞東風。 水凍霜威庇,泥新地氣融。 漸知殘雪薄,杪近最憐叢。
先生入太華,杳杳絕良音。 秋夢有時見,孤雲無處尋。 神清峰頂立,衣冷瀑邊吟。 應笑干名者,六街塵土深。
宿昔祖師教,了空無不可。 枯槁未死身,理心寄行坐。 仁公施春令,和風來澤我。 生成一草木,大道無負荷。 論入空王室,明月開心胸。 性起妙不染,心行寂無蹤。 若非禪中侶,君爲雷次宗。 比聞朝端名,今貽郡齋作。 真思凝瑤瑟,高情屬雲鶴。 抉得驪龍珠,光彩曜掌握。 若作詩中友,君爲謝康樂。 盤薄西山氣,貯在君子衿。 澄澹秋水影,用爲字人心。 羣物如鳧鷖,遊翺愛清深。 格居第一品,高步凌前躅。 精義究天人,四坐聽不足。 伊昔柳太守,曾賞汀洲蘋。 如何五百年,重見江南春。 公每省往事,詠歌懷昔辰。 以茲得高臥,任物化自淳。 還因訪禪隱,知有雪山人。
草頭灰面惡形儀,盡是軍容表裏兒。 昔日水牛攀角上,而今細馬劈腰騎。 錢多內藏猶嫌少,位等三公尚厭卑。 更有一般堪笑處,鍍金牙齒咬銀匙。
送君青門外,遠詣滄海汜。 鳧舄遊帝鄉,羽衣飛故里。 術妙焚金鼎,丹成屑瓊蘂。 追餞會羣僚,屬文降天旨。 秦吳稱異域,少別猶千祀。 黃鶴寓遼陽,應明城郭是。 (見孔延之《會稽掇英總集》卷二)(〖1〗鄭樵《通志》卷七十《藝文略》第八「詩總集類」有「《賀監歸鄉詩集》一卷。 」〖2〗王楙《野客叢書》卷十七云:「僕尋考《會稽集》,得明皇所爲送賀老歸越之序與詩,及朝士自李適[之]以下三十七人餞別之作,是時正天寶三載正月五日也。 」按:王楙所見《會稽集》,當即《會稽掇英總集》。 該集卷二收明皇以下三十七人送賀詩,與楙所云正合。 除明皇、李白、李林甫、姚鵠等四首已收入《全唐詩》外,餘均失收,以下分別輯出。 其中王鐸、嚴都、李慎微三首,係晚唐人擬作,分別收入本書卷三十三、卷三十一、卷三十五。 )。
春色有情意,桃花生暮寒。 只應催客子,不遣立江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