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九日幸臨渭亭登高應制得酒字

〔唐朝〕 馬懷素

睿賞叶通三,宸遊契重九。 蘭將葉布席,菊用香浮酒。 落日下桑榆,秋風歇楊柳。 幸齊東戶慶,希薦南山壽。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雜曲歌辭 水調 入破第二

    錦城絲管日紛紛,半入江風半入雲。 此曲只應天上去,人間能得幾回聞。

    不詳 唐宋诗
  • 酬袁太祝長卿小湖村山居書懷見寄

    背江居隙地,辭職作遺人。 耕鑿資餘力,樵漁逐四鄰。 麥秋桑葉大,梅雨稻田新。 籬落栽山果,池塘養海鱗。 放歌聊自足,幽思忽相親。 余亦歸休者,依君老此身。

    戴叔倫 唐宋诗
  • 濟上四賢詠 崔錄事

    解印歸田里,賢哉此丈夫。 少年曾任俠,晚節更爲儒。 遯跡東山下,因家滄海隅。 已聞能狎鳥,余欲共乘桴。

    王維 唐宋诗
  • 詩送玄靜先生赴金壇(題擬)

    紫府煙霞士,玄宗道德師。 心將萬籟合,志與九仙期。 絕俗遺塵境,同人喜濟時。 訪經遊玉洞,敷教入瑤墀。 茅嶺追餘跡,金壇赴遠思。 陰宮春舊記,陽觀飭新祠。 緬想埋雙璧,長懷採五芝。 真靈若可遇,鸞鶴佇來茲。 (詳後。 此首又見《嘉定鎮江志》卷二十)(按:《茅山志》卷二收玄宗賜李玄靜先生勑書二十四通,此詩見第三道勑內。 此勑書全文錄如次:「勑。 廣陵李鍊師,上清品人也。 抗志雲霞,和光代俗。 爲予修福靈跡,將赴金壇,故賦詩寵行,以美其志。 〖詩略〗尊師抱一守中,探微昭遠,能回貞潔,發揮道門。 遂與太和先生啓是仙宗,起予虔奉,崇飭靈跡,廣求真經。 則詩以寵行,物將厚意,永慰歧路,以彰禮賢也。 所謝知。 」又按,據同書同卷所附玄靜先生等表奏,知此詩爲天寶六載九月二十五日作,由高力士宣賜。 )。

    玄宗皇帝李隆基 唐宋诗
  • 種藥

    好讀神農書,多識藥草名。 持縑購山客,移蒔羅衆英。 不改幽澗色,宛如此地生。 汲井既蒙澤,插楥亦扶傾。 陰穎夕房斂,陽條夏花明。 悅翫從茲始,日夕繞庭行。 州民自寡訟,養閑非政成。

    韋應物 唐宋诗
  • 次韵和吳侍郎答汝州劉從事

    賢路綢繆早奮庸,搢紳元許黑頭公。 巖霖暫卷浮雲外,國棟來參散櫟中。 仙禁巢阿思瑞鶠,野場收弋看冥鴻。 恐難便遂東山卧,憂樂須將一世同。

    宋庠 唐宋诗
  • 讀趙飛燕外傳雜詩七首 其六

    赤鳯謾言最可傷,君王不謂有他腸。 併疑池上將仙去,祇恐留連爲侍郎。

    張嵲 唐宋诗
  • 三學院 其一

    精藍本是真人宅,疊嶂今名釋子山。 綠樹不妨丹鶴下,白雲常伴老僧閒。 無風木任秋蟬蔭,積雨庭多石蘚斑。 儒客坐來除俗態,暮鐘飛出望歸還。

    王投 唐宋诗
  • 遊月巖 其一

    仙人蛻骨幾何年,姓氏於今秘不傳。 石壁蒼崖無處問,空餘洞府尚依然。

    吳芾 唐宋诗
  • 和李崧卿九日

    重陽無菊悶書空,心似淵明興不同。 聊且携壺上東嶺,不妨欹帽對西風。 百年盡付無何外,三逕誰如阿堵中。 十月黄花方爛熳,莫辭聯騎訪山翁。

    姜特立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