濃染紅桃二月花,只宜神筆縱龍蛇。 淺澄秋水看雲母,碎擘輕苔間粉霞。 寫賦好追陳后寵,題詩堪送竇滔家。 使君即入金鑾殿,夜直無非草白麻。
无
其他无
〔唐朝〕 徐夤
濃染紅桃二月花,只宜神筆縱龍蛇。 淺澄秋水看雲母,碎擘輕苔間粉霞。 寫賦好追陳后寵,題詩堪送竇滔家。 使君即入金鑾殿,夜直無非草白麻。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誰能繡衣客,肯駐木蘭舟。 連雁沙邊至,孤城江上秋。 歸帆背南浦,楚塞入西樓。 何處看離思,滄波日夜流。
江盤峽束春湍豪,風雷戰鬬魚龍逃。 懸流轟轟射水府,一瀉百里翻雲濤。 漂船擺石萬瓦裂,咫尺性命輕鴻毛。
漠漠秋雲起,稍稍夜寒生。 但覺衣裳濕,無點亦無聲。
挼吳絲,雕楚竹,高託天風拂爲曲。 一一宮商在素空,鸞鳴鳳語翹梧桐。 夜深天碧松風多,孤窗寒夢驚流波。 愁魂傍枕不肯去,翻疑住處鄰湘娥。 金風聲盡熏風發,冷泛虛堂韻難歇。 常恐聽多耳漸煩,清音不絕知音絕。
土德承餘烈,江南廣舊恩。 一朝人事變,千古信書存。 哀挽周原道,銘旌鄭國門。 此生雖未死,寂寞已消魂。 (以上二首角《宋詩紀事》卷三。 )(見《東軒筆錄》卷一、《宋朝事實類苑》卷三六。 第一首第四句「白草」二字,《東軒筆錄》作「芳草」、《宋朝事實類苑》作「荒草」。 )(〖1〗宋翟耆年《籀史》:「徐鉉鼎臣從李煜歸朝,爲銀青光祿大夫、右散騎常侍。 太平興國中,李煜薨,詔侍臣撰煜神道碑。 有欲中傷鉉者,奏曰:『吳王事,莫若徐鉉爲詳。 』遂詔鉉撰。 鉉泣曰:『臣舊事李煜,陛下容臣存故主之義,乃敢奉詔。 』太宗許之。 鉉但推言歷數有盡,天命有歸而已。 其警句云:『東鄰搆禍,南箕扇疑,投杼致慈親之惑,乞火無鄰婦之詞。 始勞因壘之師,終後塗山之會。 』太宗覽之,稱歎不已。 異日復得鉉所撰《吳王挽詞》,今傳者二首云云。 鉉被詔撰《江南錄》,故有『信書』之句。 東鄰謂錢俶也。 」〖2〗望按:如《籀史》所載,知挽辭二首之作,已在入宋之後。 以所涉李煜,曾是南唐之主,而徐鉉生活於五代者亦四十餘年,且《全唐詩》徐鉉卷亦收其仕宋後篇什,故仍援例錄補,俾成完帙。 )。
青城山中雲茫茫,龍車問道來軒皇。 當封分爲五嶽長,天地截作神仙鄉。
谿友留魚不忍烹,直将蔬糲送餘生。 二升畬粟香炊飯,一把畦菘淡煮羮。 莫笑開單成淨供,也能捫腹作徐行。 秋来更有堪誇處,日傍東籬拾落英。
我遊南賓春暮時,蜀船曾繫挂猿枝。 雲迷江岸屈原塔,花落空山夏禹祠。
寒風折人粟生膚,局坐掩戶孰與娛。 吾宗高義駕爲迂,新詩爛粲慰槁枯。 一百十二驪龍珠,春意誰遣生座隅。 吾宗學力源委俱,决爲巨川潴陂湖。 粉袍未脫口未餬,氣凌雲霄色敷腴。 肝肺向我每傾輸,我老舊學慙榛蕪。 妙語正頼君起予,不辦瓜李酬瑶琚。 病鶴曳翮寒松臞,可復飛動索故吾。
小舟閑已杙江湄,滿眼璚瑶定有詩。 詩似其人人似雪,只應清處恐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