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洲采芳客,桂棹木蘭船。 日晚欲有寄,裴回春風前。
无
其他无
〔唐朝〕 陳陶
吳洲采芳客,桂棹木蘭船。 日晚欲有寄,裴回春風前。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七月行已半,早涼天氣清。 清晨起巾櫛,徐步出柴荆。 露杖筇竹冷,風襟越蕉輕。 閑攜弟姪輩,同上秋原行。 新棗未全赤,晚瓜有餘馨。 依依田家叟,設此相逢迎。 自我到此村,往來白髮生。 村中相識久,老幼皆有情。 留連向暮歸,樹樹風蟬聲。 是時新雨足,禾黍夾道青。 見此令人飽,何必待西成。
何處春先到,橋東水北亭。 凍花開未得,冷酒酌難醒。 就日移輕榻,遮風展小屏。 不勞人勸醉,鶯語漸丁寧。
衆湖湖口繫蘭船,睡起中餐又却眠。 風伯如何解迴怒,數宵檣倚碧蘆煙。
莫染亦莫鑷,任從伊滿頭。 白雖無耐藥,黑也不禁秋。 靜枕聽蟬臥,閑垂看水流。 浮生未達此,多爲爾爲愁。
乘船走馬,去死一分。
五月五日日亭午,獨自騎驢入山隝。 來到君家不見君,下驢倚杖叩君戶。 驚起山童開山扉,黃犬摇尾銜人衣。 試問先生住何處,云入山中采紫薇,平明一去今未歸。 引我池中看釣磯,池中數箇白鷗兒,見人慣後癡不飛。 待君歸來君未歸,卻復騎驢下翠微。 (見仁和張大昌輯《臨平記補遺》卷四。 )(《全唐詩續補遺》卷六據《咸淳臨安志》卷九五《紀遺》收此詩,題作《謁丘真人不遇》,今刪彼存此,錄其異文如次:「亭午」作「卓午」,「入山」作「上山」,「歸來」作「君歸」。 )(〖1〗《臨平記補遺》:「曲園先生曰:『沈〖沈謙〗記於唐人贈邱丹詩悉錄之,而失錄此詩。 按此詩見宋陳郁《藏一話腴》,云「邱本唐人,棄官學道於此,顧況訪之」云云。 有詩無題。 姑據《話腴》題爲《訪邱員外丹》,未知原題云何也。 』」)。
好花不恨好詩遲,國色須蒙國士知。 漫比玉容歌璧月,空將鷺羽鬭瓊枝。 旁無綽約天仙對,中有甘酸鼎味宜。 聞說北枝開亦徧,一尊相屬定何時。
之子來夔子,春江又綠波。 分符慚政拙,贊畫頼才多。 翰墨妙揮染,詞章工琢磨。 扁舟先吾去,送別奈愁何。
一年三百六十日,日日三椽卧衰疾。 旁人揶揄還歎咨,問我如何度四時。 我言平生老行李,蓐食趁程中夜起。 當時想像閉門閒,弱水迢迢三萬里。 如今因病得疎慵,脚底關山如夢中。 重簾複幕白晝靜,戶外車馬從西東。 若問四時何以度,念定更無新與故。 瓶花開落紀春冬,窗紙昏明認朝暮。 行年六十是明朝,不暇自憐聊自嘲。 婪尾三杯餳一楪,從今身健齒牙牢。
南去有五嶺,北來有重湖。 水清石益奇,往往中州無。 在昔宦游者,越若韓張徒。 胡然自衡陽,隻鴈亦不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