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寄廬山白大師

〔唐朝〕 李中

長憶尋師處,東林寓泊時。 一秋同看月,無夜不論詩。 泉美茶香異,堂深磬韻遲。 鹿馴眠蘚徑,猨苦叫霜枝。 別後音塵隔,年來鬢髮衰。 趨名方汲汲,未果再遊期。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和樂天折劒頭

    聞君得折劒,一片雄心起。 詎意鐵蛟龍,潛在延津水。 風雲會一合,呼吸期萬里。 雷震山嶽碎,電斬鯨鯢死。 莫但寶劒頭,劒頭非此比。

    元稹 唐宋诗
  • 廬山石鏡

    東巖採薇人,巖際朝見月。 怪墮幽蘿間,非時更澄徹。 綠蘿就玉兔,再與高鳥歇。 清光照掌中,始悟石上發。 誰傳陰陽火,鑄此天地物。 深影藏半山,虛輪帶凝雪。 早迴謝公賞,今遇樵夫說。 白日乘綵霞,翩翩對容髮。 我圖辨鬼魅,信美留煙闕。 形神乍相逢,竟夕難取別。 如其終身照,可化黃金骨。

    鮑溶 唐宋诗
  • 秋日寄弟

    涼風颯庭戶,漸疑華髮侵。 已經楊柳謝,猶聽蟪蛄吟。 雨助灘聲出,雲連野色深。 鶺鴒今在遠,年酒共誰斟。

    趙防 唐宋诗
  • 庭際晚菊上主人

    九月將欲盡,幽叢始綻芳。 都緣含正氣,不是背重陽。 採去蜂聲遠,尋來蝶路長。 王孫歸未晚,猶得泛金觴。

    齊己 唐宋诗
  • 偈頌(幷序○序爲南嶽齊己撰) 一

    夫人學道莫貪求,萬事無心道合頭。 無心體得(《景德傳燈錄》卷二九作「始體」)無心道,體得無心道也(《景德傳燈錄》作「亦」)休。

    居遁 唐宋诗
  • 四真人降魏夫人歌共五章(幷序) 二

    紫霞儛玄空,神風無綱領。 歘然滿八區,祝爾豁虛靜。 八窗無常朗,有冥亦有炅。 洞觀三丹田,寂寂生形景。 凝神挻相遇,雲姿卓鑠整。 愧無郢石運,蓋彼自然穎。 勤密攝生道,泄替結災眚。 靈期自有時,攜袂乃俱上。 (以上均見《雲笈七籤》卷九六。 )(按:以上諸詩,《雲笈七籤》未云出處,今考應出《南嶽魏夫人傳》。 檢顏真卿《文忠集》卷九《晉紫虛元職工領上真司命南嶽夫人魏夫人仙壇碑銘》云:「于是西王母擊節而歌。 歌畢,馮雙禮珠彈雲璈而答歌,餘真人各歌。 」《太平廣記》卷五八《魏夫人》條引《集仙錄》及《本傳》云:「于是四真吟唱,各命玉女,彈琴擊鐘吹簫,合節而發歌。 ……是時太極真人命北寒玉女宋聯消,彈九氣之璈,青童命東華玉女煙景珠,擊西盈之鐘。 暘谷神王命神林玉女賈屈廷,吹鳳唳之簫,青虛真人命飛玄玉女鮮于虛,拊九合玉節。 太極真人發《排空之歌》,青童吟『太霞』之曲,神王諷『晨啓』之章,清虛詠『駕飈』之詞。 ……王母擊節而,三元夫人彈雲璈而答歌,餘真各歌。 」魏夫人,傳爲西晉時人,陶弘景《真誥》已載其事,惟較簡略。 晉范邈撰《南真傳》,今不存。 《太平廣記》所錄《本傳》,據陳國符先生《道藏源流考》考證,應即《新唐書·藝文志》著錄之項宗《紫虛元君魏夫人內傳》之節文。 參以顏《碑》所云,其說可信。 項宗,陳考爲唐人。 《雲笈七籤》所據,當即項宗之書,《太平廣記》刪去諸詩,猶錄存之,較可寶惜。 )。

    項宗 唐宋诗
  • 仲秋較試浄惠精舍會者六人約重九事畢置醴謝湯鞏方以詩堅約次韻酬之

    稷下銖銖鑒擇分,品評一目百知聞。 初矜月殿揮毫賦,直到龍山吹帽文。 邀勒公榮狎嵇阮,薰塗嬙媛侍淵雲。 塵驚珠貫纖羅襪,酹酒銀篦不怕醺。

    蘇籀 唐宋诗
  • 九日寄昌齡弟 其五

    嘉節苦難遇,故山隨俗登。 未能如鄭谷,一榻對高僧。

    王十朋 唐宋诗
  • 送仲文

    三年不出戶,考行閭井聞。 近俗遂知化,豈非由所薰。 御琴趨國門,何必長守墳。 美哉若君子,忠可移於君。

    梅堯臣 唐宋诗
  • 春夏之交風日清美欣然有賦三首 其一

    日鑄珍芽開小缶,銀波煮酒湛華觴。 槐陰漸長簾櫳暗,梅子初嘗齒頰香。 戶戶祈蠶喧鼓笛,村村乘雨筑陂塘。 年光何預衰翁事,伴蝶隨鶯也解狂。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