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斜賓館晚,春輕麥候初。 簾暄巢幕燕,池躍戲蓮魚。 石聲隨流響,桐影傍巖疎。 誰能千里外,獨寄八行書。
无
其他无
〔唐朝〕 韋道遜
日斜賓館晚,春輕麥候初。 簾暄巢幕燕,池躍戲蓮魚。 石聲隨流響,桐影傍巖疎。 誰能千里外,獨寄八行書。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側弁向清漪,門中夕照移。 異源生暗石,疊響落秋池。 葉擁沙痕沒,流回草蔓隨。 泠泠無限意,不獨遠公知。
獨來獨去何人識,廐馬朝衣野客心。 閑愛無風水邊坐,楊花不動樹陰陰。
四翁識勢保安閑,須爲生靈暫出山。 一種老人能算度,磻溪心跡愧商顏。
南星中大火,將子涉清淇。 西林改微月,征斾空自持。 碧潭去已遠,瑤華折遺誰。 若問遼陽戍,悠悠天際旗。
斑簟如霞可殿鋪,更開新進瑞蓮圖。 誰人築損珊瑚架,子細看時認瀝蘇。
傍看數箇大憨癡,造宅舍擬作萬年期。 人人百歲乃有一,縱令長命七十稀。 少少撩亂死。 □□□□期却半,欲似流星光暫時。 中途少少遼亂死,亦有初生嬰孩兒。 無問男夫及女婦,不得驚忙審三思。 年年相續罪根重,月月增長肉身肥。 日日造罪不知足,恰似獨養神猪兒。 不能透圈四方走,還須圈裏待死時。 自造惡業還自受,如今痛苦還自知。 (以上十八首均錄自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卷一。 張氏所據本爲斯七七八、斯五七九六、斯五四七四、斯一三九九卷,幷以《大正藏》第八十五冊《王梵志詩集》參校。 )(按:本卷所錄王梵志詩,皆據張錫厚《王梵志詩校輯》,另曾參校《大正藏》本及《敦煌掇瑣》。 錄詩的原則是,儘可能地保持王詩的原貌。 凡原文可通者,儘可能保持原文。 原文顯誤,張氏所改爲無可移易者,即予改正。 原文雖誤,張氏所作改動尚難成定論者,則仍保留原文,而以張說附收其下。 各本有異文者,擇其善者爲正文,異文注出「一作某」。 張錫厚爲王梵志詩的校錄、寫定作了十分可貴的努力,本卷充分利用了他的成果,筆者只在少數詩章的分篇及文字的定奪上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這是應該在這裏說明的。 )。
日望衡門處,心知漢水濆。 偶乘青雀舫,還在白鷗羣。 間氣生靈秀,先朝翼戴勳。 藏弓身已退,焚藳事難聞。 舊業成青草,全家寄白雲。 松蘿長稚子,風景逐新文。 山帶寒城出,江依古岸分。 楚歌悲遠客,羌笛怨孤軍。 鼎罷調梅久,門看種藥勤。 十年猶去國,黃葉又紛紛。
居當山麓入烟扉,喬木蒼藤接翠微。 築室暮年今尚少,得歸真是眼中稀。
點滴空堦雨送涼,青燈對影獨凄傷。 身如病木驚秋早,心似鰥魚怯夜長。 鑄得黄金猶有術,掃空白髮定無方。 蕭然禪榻君休笑,一卷殘書伴枕傍。
科斗忽安在,蛙聲豪有餘。 雖成兩部樂,恨失一編書。 忿怒緣何事,號呼可奈渠。 厨人不遐棄,猶得伴溪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