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姜宣彈小胡笳引歌

〔唐朝〕 無名氏

雷氏金徽琴,王君寶重輕千金。 三峽流中將得來,明窗拂席幽匣開。 朱弦宛轉盤鳳足,驟擊數聲風雨迴。 哀笳慢指董家本,姜宣得之妙思忖。 汎徽胡雁咽蕭蕭,繞指轆轤圓衮衮。 吞恨含情乍輕激,故國關山心歷歷。 潺湲疑是舞鸊鵜,砉騞如聞發鳴鏑。 流宮變徵漸幽咽,別鶴欲飛猨欲絕。 秋霜滿樹葉辭風,寒雛墜地烏啼血。 哀弦已罷春恨長,恨長何如懷我鄉。 我鄉安在長城窟,聞君膚奏心飄忽。 何時窄袖短貂裘,臙脂山下彎明月。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雜曲歌辭 楊柳枝 八

    西園高樹後庭根,處處尋芳有折痕。 終憶舊遊桃葉舍,一株斜映竹籬門。

    薛能 唐宋诗
  • 奉和春日二首 二

    鳳輦迎風乘紫閣,鸞車避日轉彤闈。 中堂促管淹春望,後殿清歌開夜扉。

    元萬頃 唐宋诗
  • 六朝門 前趙劉聰

    戎羯誰令識善言,刑將不捨遽能原。 垂成却罷鳳儀殿,仍改逍遙納諫園。

    周曇 唐宋诗
  • 遊零陵見父題壁感而成詩(題擬)

    下馬連聲叩竹門,主人何事感遺恩。 迴頭泣向兒童道,重見甘棠舊子孫。 (見《增修詩話總龜前集》卷二十五引《青瑣後集》)(〖1〗《青瑣後集》:「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 齊後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曰〖略〗。 」清鄧顯鶴輯《沅湘耆舊集》卷八定此詩作者爲廖偃,其說謂「偃父圖曾爲永州刺史,後偃遊零陵,於民間見父題壁,感而成詩。 」偃事跡詳陸氏《南唐書》卷八、《十國春秋》卷七四。 祖爽,父匡圖。 匡圖,宋人避諱或省「匡」字,《十國春秋》卷七三載其仕歷,未任永州刺史。 其父爽事跡附匡圖傳,初仕南漢,後舉族奔楚,馬氏表爽爲永州刺史。 此詩非廖偃作。 爽子今知有二人,即匡圖、匡齊。 因知此詩爲匡齊作。 《青瑣後集》所謂「廖齊父爽直嘗爲永州刺史」,「齊」字上因避諱略去「匡」字,與匡圖同例。 「爽直」之「直」字爲衍文。 )。

    廖匡齊 唐宋诗
  • 頌古 其七一

    一陣狂風驟雨來,卻於古廟且閑隈。 雖然打入鬼窟裏,吞炭藏身又一回。

    釋道顔 唐宋诗
  • 題適安隐居

    蘿蔓紉巖竹翳閭,天然幻出隐人居。 客來欲問山中趣,掛壁絲桐插架書。

    張煒 唐宋诗
  • 出郊

    茂草平堪藉,長楊綠自垂。 郊晴艾帳遠,橋迥犢車遲。 有鶴迎飛蓋,無蛇賭賜巵。 秦樓何用識,馬尾結青絲。

    宋祁 唐宋诗
  • 某昨日赴景伯通判正字宴集坐間使君郎中有詩問訊末章仍及今日湖上之約輒次嚴韵

    巾車入郭解愁顔,著我群賢俎豆間。 小隊出郊還許從,清詩首唱詎容攀。 溪風杜守吟秋浦,雲月韋侯誇盛山。 何似赤城遺暑溼,東湖盡醉碧筒彎。

    謝伋 唐宋诗
  • 應詔內苑牡丹三首 三花

    九城蕃瑞殖,三山儼英蕤。 巽采昭天造,同心奉帝嬉。 繁疑交晝影,重欲亞晴枝。 恩露方均泫,王風亦徧吹。 併柯由內附,紛豔表重熙。 幸覿由庚瑞,慚陪可嬉嗣。

    宋祁 唐宋诗
  • 楼上醉歌

    我遊四方不得意,陽狂施藥成都市。 大瓢滿貯隨所求,聊爲疲民起憔悴。 瓢空夜静上高楼,買酒捲簾邀月醉。 醉中拂劍光射月,往往悲歌獨流涕。 剗却君山湘水平,斫却桂樹月更明。 丈夫有志苦難成,修名未立華髮生。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