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壺天上有名物,兩個世間無事人。 醉却隱之雲叟外,不知何處是天真。
无
其他无
〔唐朝〕 鄭遨
一壺天上有名物,兩個世間無事人。 醉却隱之雲叟外,不知何處是天真。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蓮子不可得,荷花生水中。 猶勝道傍柳,無事蕩春風。
不論秋菊與春花,箇箇能噇空腹茶。 無事莫教頻入庫,一名閑物要些些。
咨予白髪年,始佐丹水曲。 夙願解塵組,幸兹洗煩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 檉柏颼飀雜風雨,龜龍睗睒游虛明。 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聖字看歷歷。 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 由來此泓□□傳,今夕覩之信可憐。 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 (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鳯臺縣志》卷十七)(此詩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七,詩題作《琵琶泓作幷序》。 詩前有序,錄如次:「予頃嘗秉憲,負譴而遷,才散數奇,屢移邦國。 爰初至止,即聞有兹勝,迨今一游,果覯殊絕。 澄灣納溜,激射成雷,峭壁迴景,周流如畫,嘉木潛鱗,又不可名也。 北去七里復有石潭焉,潭中有聖字,了了可覩,峰巒相屬,宛似屏障。 閒行其中,潛洞幽窟,信爲靈異。 予超然有獨往之意,而賦是詩。 」詩中有二處稍異。 第六句「相迎」作「相適」,疑誤。 第十五句琵琶泓石壁詩刻「宦積」作「宣清」,疑原應作「宦情」。 )(〖1〗《鳯臺縣志》〖姚學甲等纂修〗卷十九《輯錄部》謂:「唐清九壁詩序石刻在琵琶泓,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澈詞,錢塘縣尉瑯琊王紓書,天寶五載夏五月二十日。 從末行逆讀自序,其秉憲被譴,來佐丹曲,訪兹勝遊,詩字俱佳。 考天寶五載、元宗丙戌。 權澈名,新舊《唐書》俱不載。 權氏,《宰相世系表》及姓族諸書並無其人,或非天水一族也。 郡人王紓,想以瑯琊地望而係之。 」)。
業成人已去,陳迹自依然。 竈有殘丹火,窗遺溢寶篇。 懷賢驚異世,撫事感流年。 早述《南華》理,遽應返化仙。 (同前。 )(〖1〗《洞霄圖志》卷四《古跡門·書樓》條:「一名垂象樓,暨天師所居。 天師少好經史,著述不輟,其中卷秩,委積左右。 ……白元鑒有詩。 其址亦在今道院內,爲精思流派。 」)。
許下無言奪少年,震而不雨月當弦。 風濤渭逆艅艎沒,從此無舟濟大川。 (《金石萃編》卷一一七鄭仁表《唐故左拾遺魯國孔府君墓誌銘》引)。
晨登涼風臺,暮走邯鄲道。 曜靈何赫烈,四野無青草。 大軍北集燕,天子西居鎬。 婦人役州縣,丁男事征討。 老幼相別離,哭泣無昏早。 稼穡既殄絕,川澤復枯槁。 曠哉遠此憂,冥冥商山皓。
詔修僧史浙江濱,萬卷書中老一身。 赴闕尚留支遁馬,援毫應待仲尼麟。 溟濛雪影松窗曉,狼籍苔花竹院春。 還許幽齋暫相訪,卻慙陶令滿衣塵。
塵緣挽我去漁磯,回首滄洲此願違。 偶寄一舟江上去,只無箬笠與蓑衣。
南雪霏微積便晞,兒童只慣管中窺。 誰知今歲望不斷,天與一臺成此奇。 苔護屐痕氈疊疊,松垂談麈玉枝枝。 團欒忽憶新令尹,天際帆飛歸不疑。
玉曆均調歲啟端,東風又逐斗杓還。 蕭條門巷經過少,老病腰支拜起難。 白髮但能欺槁項,青春不解駐朱顔。 餘齡有幾仍多幸,占得山林一味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