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爲眠。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結取後生緣。
无
其他无
〔唐朝〕 開元宮人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爲眠。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 今生已過也,結取後生緣。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飛蓬卷盡塞雲寒,戰馬閑嘶漢地寬。 萬里胡天無警急,一籠烽火報平安。 燈前妓樂留賓宴,雪後山河出獵看。 珍重新詩遠相寄,風情不似四登壇。
憑軒望秋雨,涼入暑衣清。 極目鳥頻沒,片時雲復輕。 沼萍開更歛,山葉動還鳴。 楚客秋江上,蕭蕭故國情。
皇帝齋心潔素誠,自朝真祖報升平。 華山秋草多歸馬,滄海寒波絕洗兵。 銀箭水殘河勢斷,玉爐煙盡日華生。 千官整肅三天夜,劒佩初聞入太清。
別來半歲音書絕,一寸離腸千萬結。 難相見,易相別,又是玉樓花似雪。 暗相思,無處說。 惆悵夜來煙月,想得此時情切,淚霑紅袖黦。
太陽畔,如幕(京本作「蔓」)又如花。 相繼相連不間(京本作「黏不」)斷,嬪妃皇后亂其家,術士見生涯。
百里猶鄉土,千年亦比鄰。 願言培世德,未敢詠維新。 (均見清施念曾、張汝霖編《宛雅三編》卷二、嘉慶廿八年刊洪亮吉等纂《寧國府志》卷二十四。 )(按:梅遠爲北宋著名詩人梅堯臣的曾祖。 《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三三《梅聖俞墓誌銘》云:「曾祖諱遠,祖諱邈,皆不仕。 」楊傑《無爲集》卷十三《故朝奉郎守殿中丞梅君〖正臣〗墓誌銘》云:「南唐末,曾祖遠爲宣城掾。 」正臣爲堯臣弟。 《宛雅三編》卷二引《梅氏詩譜》,謂遠字維明,光化間由吳興之宣城爲掾。 以宣之風土淳厚,遂築居於州學之西,著有《遷居草》。 今按:三書所記稍有出入。 考《歐陽文忠公文集》卷三十一《太子中舍梅君墓誌銘》,堯臣父梅讓卒於皇祐元年,年九十一,推其生年,爲顯德六年。 以此推測,梅遠約生於十世紀初,以仕南唐爲是。 《梅氏詩譜》有誤,今不取光化年仕宣說。 )。
數舍茅茨簇水涯,傍簷一樹早梅花。 年豐便覺村居好,竹裏新添賣酒家。
南巖夫何爲,山作天倚盖。 山南谿山複,飛頂壓其外。 當空横廣頟,架屋喉舌內。 嘗聆釋氏說,仰覆各世界。 千間未可著,五畆良不隘。 清泠氣射人,熱惱從此潰。 崖奔木疏瘦,谷逺鳥幽怪。 朅予與二子,高興偶相戒。 松舟下清江,毛髪數鰕蟹。 籃輿上峻嶺,幢節望杉檜。 李侯勳門胄,文彩山作繪。 趙君儒林孫,嫮美蘭結珮。 不爲城郭遊,繼此是于邁。 寧知老逾拙,意在精力退。 得居溪南山,食飲與山對。 夔魈入奥穾,雲雨出紳襘。 顧此誠未逢,欣然與心會。 彭湖兩崖蹙,泉作一線霈。 禪月古臺空,靈境自明晦。 平生所驅使,詩酒俱好在。 天涯得吾侣,物外從所快。 便欲登赤城,一觀天宇大。
竟日霏微雨。
聞說樓中會八仙,郡齋分送谷簾泉。 好將投向鄱江水,共作長鯨吸百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