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 吾賢富才術,此道未磷緇。 玉府標孤映,霜蹄去不疑。 激揚音韻徹,籍甚衆多推。 潘陸應同調,孫吳亦異時。 北辰徵事業,南紀赴恩私。 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 熏風行應律,湛露即歌詩。 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 尊前江漢闊,後會且深期。
无
其他无
〔唐朝〕 杜甫
自古求忠孝,名家信有之。 吾賢富才術,此道未磷緇。 玉府標孤映,霜蹄去不疑。 激揚音韻徹,籍甚衆多推。 潘陸應同調,孫吳亦異時。 北辰徵事業,南紀赴恩私。 卿月升金掌,王春度玉墀。 熏風行應律,湛露即歌詩。 天意高難問,人情老易悲。 尊前江漢闊,後會且深期。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寒食空江曲,孤舟渺水前。 鬬雞沙鳥異,禁火岸花然。 日霽開愁望,波喧警醉眠。 因看數莖鬢,倍欲惜芳年。
欲折楊枝別恨生,一重枝上一啼鶯。 亂山重疊雲相掩,君向亂山何處行。
征東幕府十三州,敢望非才忝上游。 官秩已叨吳品職,姓名兼顯魯春秋。 鹽車顧後聲方重,火井窺來焰始浮。 一句黃河千載事,麥城王粲謾登樓。
色分藍葉青,聲比磬中鳴。 七月初七夜,吾當示汝形。
百度看星月,千回望五更。 自知無夜分,乞顧早天明。 (〖1〗以上五十九首詩,與卷一所著錄的馬雲奇詩一道鈔寫在伯二五五五殘卷上,按其內容和編次,當是一人所寫,可惜這個作者的姓名已不可考知。 從詩的內容看來,這個作者很可能是一位身遭吐蕃拘禁的敦煌使臣。 這些詩所表現的時間和地點,約在唐代宗大曆元年〖七六五〗凉州陷於吐蕃到德宗建)(中二年〖七八一〗敦煌淪陷之間。 作者在冬日從敦煌馬圈口堰出發,出使吐谷渾,經過墨離海,次年夏到青海,却不幸被拘禁,失去了人身自由;又經過臨水,度赤嶺,次白水戍,到達被吐蕃佔據的臨蕃。 他所經歷的時間,正是吐蕃極盛、河隴淪陷,安西、北庭與中原音訊斷絕之時,因此詩中所反映的思想狀況,代表了當時西北邊塞廣大文人士子的心情。 同時,這些詩實際上又是當時河隴地區的紀行詩,詩中所描述的邊塞地區的自然風貌、游牧地帶的典型景物以及被吐蕃攻陷後的邊鎮守捉的荒涼景象,在別的唐人邊塞詩中均不多見,因此,它們無論在歷史,或文學史,或民族文化交流的研究上,都有着不可忽視的寶貴價值。 〖有關伯二五五五殘詩卷,可參看柴劍虹《敦煌唐人詩文選集殘卷〖伯二五五五〗補錄》,見《文學遺產》一九八三年第四期。 〗)。
清靜無爲無識塵,不捨內身妙法身。 祇爲衆生有漏習,權止草菴轉法輪。 法輪常轉而人見,優曇時時一出現。 無相真空妙法身,歷劫恆沙不遷變。
魯僖有賢裔,家在吳江東。 宏詞與奥學,浩渺江無窮。 魁然棟梁姿,久困荆棘中。 抱能未施邦,殆與張籍同。 人皆盲於心,我目昏不矇。 而君乃勇退,奉祠環堵宫。 築圃號通隠,花竹羅青紅。 郡山湧其前,湖光湛冲瀜。 日哦松菊間,志氣驕王公。 客來醉需堂,飲食霑奴童。 嗟予老且倦,齒豁仍頭童。 田蕪未能歸,慚愧通隠翁。
十年羈旅鬢成絲,千里淮山信息稀。 送盡長亭短亭客,且看莊舄幾時歸。
梅花夢向笛中殘,子著深枝一一酸。 腸斷來遲雙燕子,暗香消歇粉泥乾。
數年美政在棠陰,考績如公合賜金。 莫問逢迎妨俗眼,但知惠愛盡吾心。 攀車共願輪生角,追路端如鹿走林。 我亦一廛清霅尾,慚無妙筆寫徽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