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詩 一

〔唐朝〕 拾得

諸佛留藏經,只爲人難化。 不唯賢與愚,箇箇心搆架。 造業大如山,豈解懷憂怕。 那肯細尋思,日夜懷姦詐。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舞曲歌辭 屈柘詞

    楊柳縈橋綠,玫瑰拂地紅。 繡衫金騕褭,花髻玉瓏璁。 宿雨香潛潤,春流水暗通。 畫樓初夢斷,晴日照湘風。

    溫庭筠 唐宋诗
  • 哭柏巖禪師

    遍與傍人別,臨終盡不愁。 影堂誰爲掃,坐塔自看修。 白日鐘邊晚,青苔鉢上秋。 天涯禪弟子,空到柏巖遊。

    李益 唐宋诗
  • 宮詞三十首 六

    箏翻禁曲覺聲難,玉柱皆非舊處安。 記得君王曾道好,長因下輦得先彈。

    王涯 唐宋诗
  • 對雪

    六出飛花入戶時,坐看青竹變瓊枝。 如今好上高樓望,蓋盡人間惡路岐。

    高駢 唐宋诗
  • 赴西川途經虢縣作

    亞夫重過柳營門,路指岷峨隔暮雲。 紅額少年遮道拜,殷勤認得舊將軍。

    高駢 唐宋诗
  • 題東林寺聯句

    (徐知證虔修李玄李□王三□孟拱辰〖《崇文總目》卷五有《孟拱辰文集》三卷。 《宋史·藝文志》作《鳳苑集》〗鍾敬倫〖《全唐詩》無虔修等六人詩〗)古殿巍峨鎮碧峰,晉朝靈應顯神蹤。 林間野鳥驚寅(《大典》作「朝」)梵,嶺上孤猿聽晚(《大典》作「曉」)鐘。 (節度使[特]〖時〗進檢校太尉平章事徐知證。 )鴈[□]冷雲生曉檻,虎溪秋月照寒松。 (賜紫僧虔修。 )香飛寶殿籠金像,檜倚松窗覆玉容。 (道士李玄。 )蝶戀半巖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觀察推官賜紫金魚袋李□。 )遊僧駐錫心皆佛,老樹擎煙勢似龍。 (觀察推官賜緋魚袋王三□。 )竹蔭禪扉(《大典》作「扃」)青靄合,嵐(《大典》作「風」)蒸幽(李壁引作「山」)逕綠苔封。 (司理參軍掌表奏孟拱辰。 )流泉遶砌清聲遠,列巘趍門更憧憧。 高吟況愛無塵境(《大典》作「老來欲脫塵寰境」),吟(《大典》作「閑」)訪空關不厭重。 (管[勾]〖旬〗官賜紫金魚袋鍾敬倫(鍾)。 見《吉石盦叢書》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宋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 )(按:詩末原題一行云:「天祚二年三月十六日偶與幕客門館僧閑遊聯題。 」《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五據《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七引《九江府志》、卷六六九九引《江州志》收本詩,題作《東林寺天祚二年聯句》,缺第三、第四、第八聯,又聯句者姓名均不著明,統歸知證名下,實誤。 異文頗多,已出校。 李壁《王荆文公詩箋注》卷二八《和蔡樞密種山藥》注引徐知證《棗林聯句》「嵐蒸山徑綠苔封」一句。 「棗林」爲「東林」之誤。 其餘校改,所據爲羅振玉《殷禮在斯堂叢書》校排本《廬山記》、同人《貞松老人遺稿·〈廬山記〉校勘記》,羅氏曾參據日本元祿本《廬山記》。 惟《殷禮在斯堂叢書》本將詩末原題一行誤植於匡白詩題之上,當改正。 )。

    徐知證 唐宋诗
  • 下涇縣陵陽溪至澁灘

    澁灘鳴嘈嘈,兩山足猨猱。 白波若卷雪,側足不容舠。 漁子與舟人,撐折萬張篙。

    李白 唐宋诗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四二五

    髮皚皚而雪山,目湛湛而秋潭。 杖拂老伴,叢林飽參。 萬全非一有,二破却成三。 門門虛而正受,物物各自禪談。 春亭不要閒狼藉,華烏而今罷了銜。

    釋正覺 唐宋诗
  • 約桑守公肅同還剡中

    生理空疏坐久閑,聊隨雲影下吳山。 驅馳斗粟應憐我,勉强人情亦厚顔。 濁酒淳漓元不較,梅花的皪欲同攀。 行行小艇撐寒碧,剡夜無妨共載還。

    曹勛 唐宋诗
  • 謁巫山廟兩廡碑版甚衆皆言神佐禹開峽之功而詆宋玉高唐賦之妄予亦賦詩一首

    真人翳鳯駕蛟龍,一念何曾與世同。 不爲行雲求弭謗,那因治水欲論功。 翺翔想見虚無裏,毁譽誰知溷濁中。 讀盡舊碑成絕倒,書生惟慣諂王公。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