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書遺文後

〔唐朝〕 僧鳳

苦哉黑闇女,樂矣功德天。 智者俱不受,愚夫納二邊。 我奉能仁教,歸依彌勒前。 願闡摩訶衍,成就那羅延。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橫吹曲辭 雨雪曲

    邊聲四合殷河流,雨雪飛來徧隴頭。 鐵嶺探人迷鳥道,陰山飛將溼貂裘。 斜飄旌斾過戎帳,半雜風沙入戍樓。

    翁綬 唐宋诗
  • 奉和魯望獨夜有懷吳體見寄

    病鶴帶霧傍獨屋,破巢含雪傾孤梧。 濯足將加漢光腹,抵掌欲捋梁武鬚。 隱几清吟誰敢敵,枕琴高臥真堪圖。 此時枉欠高散物,楠瘤作樽石作壚。

    皮日休 唐宋诗
  • 詩三百三首 二十六

    有鳥五色彣,棲桐食竹實。 徐動合禮儀,和鳴中音律。 昨來何以至,爲吾暫時出。 儻聞弦歌聲,作舞欣今日。

    寒山 唐宋诗
  • 鳳凰臺

    竹影桐陰滿舊山,鳳凰多載不飛還。 登臺只有吹簫者,爭得和鳴墮世間。 (同前卷二十二。 )(按:朱存《金陵古迹詩》四卷,《崇文總目》卷五著錄,惟作者訛作李存。 《景定建康志》卷四九云:「宋〖當作「朱」〗存,字闕,金陵人也。 嘗讀吳大帝而下六朝書,具詳歷代興亡成敗之迹,南唐時作《覽古詩》二百章,章四句。 沿初洎末,爛然棋布,閱詩者嘉其用心之勤云。 」今存者僅十六首。 另《景定建康志》卷十八云「陳軒《金陵集》有李建勳、朱存《迎擔湖詩》,今未見。 」又宋張惇頤《六朝事迹編類》收楊修詩四十八首,其中《新亭》、《秦淮》、《北渠》、《天闕山》、《三斷石》五首,《輿地紀勝》卷十七皆作朱存詩,僅《新亭》文字差異較大;《直瀆》、《半陽湖》二首,《景定建康志》也作朱存詩,《景定建康志》卷四九云:「楊備字修之,……慶曆中爲尚書虞部員外郎分司南京上輕車都尉,往復道出江上,賦百篇二韻,命曰《覽古百題詩》,各注其事於題之下,與南唐朱存詩並傳於世。 」知二人詩在宋時已有傳誤。 但應以孰是,尚難決斷。 楊詩除《六朝事迹編類》所收外,《景定建康志》存六十首,去其重復,約存八十餘首。 )。

    朱存 唐宋诗
  • 同音韻詩

    今朝是何夕,良人誰觀覿。 中心實憐愛,夜寐不安席。 (以上六首均見《文鏡秘府論校注》天卷《八種韻》)(按:《八種韻》節凡引詩九首,除梁蕭繹、唐王昌齡、李白各一首外,餘六首作者不詳。 王利器《文鏡秘府論校注》引任學良《文鏡秘府論校注》稿本云:「本節曾引王昌齡李白詩,疑係元兢《腦髓》之文,皎然《詩議》不致有此種瑣屑聲)(韻之論也。 」然兢爲高宗時人,安得引及李、王之詩。 其說未諦。 諸詩爲六朝至盛唐間作品,殆無可疑。 )。

    無名氏 唐宋诗
  • 餘干旅舍

    搖落暮天迥,青楓霜葉稀。 孤城向水閉,獨鳥背人飛。 渡口月初上,鄰家漁未歸。 鄉心正欲絕,何處擣寒衣。

    劉長卿 唐宋诗
  • 贈從弟冽

    楚人不識鳳,重價求山雞。 獻主昔云是,今來方覺迷。 自居漆園北,久別咸陽西。 風飄落日去,節變流鶯啼。 桃李寒未開,幽關豈來蹊。 逢君發花萼,若與青雲齊。 及此桑葉綠,春蠶起中閨。 日出布穀鳴,田家擁鋤犂。 顧余乏尺土,東作誰相攜。 傅說降霖雨,公輸造雲梯。 羌戎事未息,君子悲塗泥。 報國有長策,成功羞執珪。 無由謁明主,杖策還蓬藜。 他年爾相訪,知我在磻溪。

    李白 唐宋诗
  • 宣城哭蔣徵君華

    敬亭埋玉樹,知是蔣徵君。 安得相如草,空餘封禪文。 池臺空有月,詞賦舊凌雲。 獨挂延陵劒,千秋在古墳。

    李白 唐宋诗
  • 泰州道中却寄東京故人

    風緊雨淒淒,川迴岸漸低。 吳州林外近,隋苑霧中迷。 聚散紛如此,悲歡豈易齊。 料君殘酒醒,還聽子規啼。

    徐鉉 唐宋诗
  • 久雨短句呈夢得

    身閑書有味,吏傲俗不親。 小窗據物表,掃盡心眼塵。 令尹垂珠玉,敲門喚行春。 作意向芳物,吾車曾未巾。 愁陰入病骨,鳩婦聲亦嗔。 冥冥三日雨,桃李迹已陳。 空餘深枝間,一一青子新。 穠芳殿春晚,猶堪慰佳辰。 酴醿曉妝靚,芍樂醉臉勻。 日萼簪嫋嫋,風巵倒粼粼。 言當呼短舞,抵掌回雙顰。 年來得相從,稍覺安沈淪。 豈不掛俗事,察公極清真。 眼中醉鄉路,風味良獨醇。 流光不容玩,尺璧何足珍。 漓俗益可厭,願言勤問津。

    朱松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