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牧童

〔唐朝〕 隱巒

牧童見人俱不識,盡着芒鞋戴篛笠。 朝陽未出衆山晴,露滴蓑衣猶半濕。 二月三月時,平原草初綠。 三箇五箇騎羸牛,前村後村來放牧。 笛聲纔一舉,衆稚齊歌舞。 看看白日向西斜,各自騎牛又歸去。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宿柏巖寺

    幽寺在巖中,行唯一徑通。 客吟孤嶠月,蟬噪數枝風。 秋色生苔砌,泉聲入梵宮。 吾師修道處,不與世間同。

    冷朝陽 唐宋诗
  • 狀江南 仲夏

    江南仲夏天,時雨下如川。 盧橘垂金彈,甘蕉吐白蓮。

    樊珣 唐宋诗
  • 聞新蟬贈劉二十八

    蟬發一聲時,槐花帶兩枝。 只應催我老,兼遣報君知。 白髮生頭速,青雲入手遲。 無過一桮酒,相勸數開眉。

    白居易 唐宋诗
  • 冬日送友人西歸

    北風吹別思,杳杳度雲山。 滿望是歸處,一生猶未閑。 知音方見譽,浮宦久相關。 空有心如月,同居千里還。

    劉威 唐宋诗
  • 浣溪沙 六

    碧玉冠輕嫋燕釵,捧心無語步香階,緩移弓底繡羅鞋。 暗想歡娛何計好,豈堪期約有時乖,日高深院正忘懷。

    毛熙震 唐宋诗
  • 臨化示偈(題擬)

    八十年來辨東西(《五燈會元》作「西東」),如今不要白頭公(《五燈會元》作「翁」)。 非長非短非大小,還與諸人性相同。 無來無去兼無住,了却本來自性空。 (見《祖堂集》卷十五、《五燈會元》卷三)。

    無了 唐宋诗
  • 題瀑布詩三首 三

    清明雲日開,山路足莓苔。 瀑溜千尋落,乘閑一看來。 (見劉喜海《金石苑》卷二。 《輿地紀勝》卷一五七《資州》錄第二首。 張忱石先生告:《永樂大典》卷九七六六引《成都府志》錄第一首,今據以校補。 )(〖1〗《金石苑》云:「高約二尺,廣三尺六寸,十二行,行七字,字徑寸餘至二寸不等。 正書。 下端石殘缺。 」石刻題下署:「資□刺史王師閔。 」末署:「大和二年正月七日。 」〖2〗劉喜海跋云:「右詩刻在資州。 此西巖龍潭瀑布詩也,見王象之《碑目》。 王師閔爲資州刺史,史失載。 」〖3〗《輿地紀勝》云:「唐王師閔守資中,政有能聲。 嘗游西巖,留《瀑布詩》於石壁。 其一曰〖錄第二首,略〗。 」按:據《輿地紀勝》及《永樂大典》所錄詩,知石刻除稍有漫漶外,大致完整。 《金石苑》謂「下端石殘缺」,未允。 )。

    王師閔 唐宋诗
  • 鄭明府池亭

    月魄星精稱逸才,訟亭南面小亭開。 嘯猿洞裏移松入,棲鷺灣中選石來。 數處履痕侵綠甃,半街簾影護青苔。 靜留野客看雲坐,多把清吟送酒杯。 (《詩淵》第五冊第三一三六頁。 原署鄭昌士,爲良士之初名,見《十國春秋》卷九五)。

    鄭良士 唐宋诗
  • 闖山亭

    亭皋樹林五月寒,坐損秀爽披孱顔。 使君清雅頗好事,妙墨風流名闖山。 雲歸雨罷作佳色,山在杳靄空濛間。 煙中合還展屏障,鳥外紆餘堆髻鬟。 疏簾捲盡一搔首,决眥盪胸如可攀。 江頭好山不知數,供給騷人猶等閒。

    李處權 唐宋诗
  • 和李士舉陪提刑徽猷遊中梁山臨秀遠軒以望江中平陸之勝承示佳句且敘故舊離合之感次韵二首 其二

    京口追遊地,錢塘執別年。 飄流恍如夢,聚散豈其天。 夙駕行趨詔,當朝正急賢。 紫荷持從橐,去去入林泉。

    王之望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