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歸故林後寄二三知己

〔唐朝〕 貫休

昨別楚江邊,逡巡早數年。 詩雖清到後,人更瘦於前。 岸翠連喬嶽,汀沙入壞田。 何時重一見,談笑有茶煙。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送韓平兼寄郭微

    上客夜相過,小童能酤酒。 即爲臨水處,正值歸鴈後。 前路望鄉山,近家見門柳。 到時春未暮,風景自應有。 余憶東州人,經年別來久。 殷勤爲傳語,日夕念攜手。 兼問前寄書,書中復達否。

    劉眘虛 唐宋诗
  • 退居漫題七首 二

    堤柳自綿綿,幽人無恨牽。 只憂詩病發,莫寄校書牋。

    司空圖 唐宋诗
  • 思越人 一

    古臺平,芳草遠,館娃宮外春深。 翠黛空留千載恨,教人何處相尋? 綺羅無復當時事,露花點滴香淚。 惆悵遙天橫淥水,鴛鴦對對飛起。

    孫光憲 唐宋诗
  • 青鸞鏡詩

    月樣團圓水漾(《金石萃編》作「樣」。 )清,好將香閤(《萃編》作「閣」)伴閑身。 青鸞不用羞孤影,開匣當如見故人。 (〖1〗畢沅、阮元撰《山左金石志》卷五曰:「右鏡徑二寸八分,鼻鈕正書七言絕句一首曰〖詩不重錄〗。 外折枝花四枝。 按段若膺《四聲音韻表》,清在第十一部,身在第十二部。 然《易·彖象傳》天命淵賢信民人賓,與形成貞寧生正平精清等字幷用,是二部古有相合。 唐人首句押韻雖不必拘拘,然未有無故牽入者。 此清字可込其未備。 」〖2〗按此詩亦載王昶《金石萃編》卷一百十八,錄其按語如下:「按《山左金石志》跋此銘,謂首句清字與身人同韻,補段若膺《四聲音韻表》所未備。 然七言律絕起句,晚唐五代多有借韻者。 且真文庚青自古間有通用,顧氏寧人、毛氏大可於《唐韻正》及《古今通韻史》已詳載之,不足異也。 」)。

    無名氏 唐宋诗
  • 答南泉久住投機偈(題擬)

    今日投機事莫論,南泉不道遍乾坤。 還鄉須(《五燈會元》作「盡」)是兒孫事,祖父從來不入(《五燈會元》「出」)門。 (《景德傳燈錄》卷十、《五燈會元》卷四)(按:《五燈會元》以此首爲南泉普願作,而以南泉之作爲景岑作,似誤。 )。

    景岑 唐宋诗
  • 因見諸書見解異途乃有頌

    石橋南,趙州北,中有觀音有彌勒。 祖師留下一隻履,直到如今覓不得。 (此首又見《祖堂集》卷十八)。

    從諗 唐宋诗
  • 擬寒山 七

    幽巖我自悟,路險無人到。 寒燒帶葉柴,倦即和衣倒。 閒牕任月明,落葉從風掃。 住茲不計年,漸覺垂垂老。

    泰欽 唐宋诗
  • 次韵和石學士見寄十首 其八

    久厠鸞鴻刷羽翰,大都飛意倦須還。 周南日夕歸心動,笙月飄風盡有山。

    宋庠 唐宋诗
  • 九月十四日登崇山晚歸

    陽精天際滅,暮色望中生。 嵐氣侵衣薄,山風墮葉輕。 林空霜月迥,沙白夜江明。 雲裏相呼雁,翩翩尚遠征。

    張嵲 唐宋诗
  • 遠老惠雪中觀梅詩次韵以謝

    山頭飛雪已漫漫,雲散須臾復見山。 踏雪不辭來野外,愛梅須遍走林間。 爲憐孤艷思經目,擬索疏枝笑解顔。 師肯相過宜及早,預愁花點綠苔斑。

    吳芾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