蘚濃苔濕冷層層,珍重先生獨去登。 氣養三田傳未得,藥非八石許還曾。 雲根應狎玉斧子,月逕多尋銀地僧。 太守苦留終不住,可憐江上去騰騰。
无
其他无
〔唐朝〕 貫休
蘚濃苔濕冷層層,珍重先生獨去登。 氣養三田傳未得,藥非八石許還曾。 雲根應狎玉斧子,月逕多尋銀地僧。 太守苦留終不住,可憐江上去騰騰。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種瓜黃臺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猶自可,摘絕抱蔓歸。
煙花零落過清明,異國光陰老客情。 雲夢夕陽愁裏色,洞庭春浪坐來聲。 天邊一與舊山別,江上幾看芳草生。 獨倚闌干意難寫,暮笳嗚咽調孤城。
好日當秋半,層波動旅腸。 已行千里外,誰與共秋光。
迴波爾時栲栳,怕婦也是大好。 外邊祗有裴談,內里無過李老。
紅粉樓前月照,碧紗窗外鶯啼。 夢斷遼陽音信,那堪獨守空閨。 恨對百花時節,王孫綠草萋萋。
空(《全唐詩》一二一作楊炎詩,《唐詩紀事》三二同。 第三句「何處在」《輿地紀勝》作「在何處」。 〖周建國云此當爲李德裕作,宋初樂史《太平寰宇記·嶺南道·容州》已收爲李作,比《唐詩紀事》可靠。 〗)。
(徐知證虔修李玄李□王三□孟拱辰〖《崇文總目》卷五有《孟拱辰文集》三卷。 《宋史·藝文志》作《鳳苑集》〗鍾敬倫〖《全唐詩》無虔修等六人詩〗)古殿巍峨鎮碧峰,晉朝靈應顯神蹤。 林間野鳥驚寅(《大典》作「朝」)梵,嶺上孤猿聽晚(《大典》作「曉」)鐘。 (節度使[特]〖時〗進檢校太尉平章事徐知證。 )鴈[□]冷雲生曉檻,虎溪秋月照寒松。 (賜紫僧虔修。 )香飛寶殿籠金像,檜倚松窗覆玉容。 (道士李玄。 )蝶戀半巖花灼灼,鹿眠深谷草茸茸。 (觀察推官賜紫金魚袋李□。 )遊僧駐錫心皆佛,老樹擎煙勢似龍。 (觀察推官賜緋魚袋王三□。 )竹蔭禪扉(《大典》作「扃」)青靄合,嵐(《大典》作「風」)蒸幽(李壁引作「山」)逕綠苔封。 (司理參軍掌表奏孟拱辰。 )流泉遶砌清聲遠,列巘趍門更憧憧。 高吟況愛無塵境(《大典》作「老來欲脫塵寰境」),吟(《大典》作「閑」)訪空關不厭重。 (管[勾]〖旬〗官賜紫金魚袋鍾敬倫(鍾)。 見《吉石盦叢書》本影印日本高山寺藏宋鈔陳舜俞《廬山記》卷四。 )(按:詩末原題一行云:「天祚二年三月十六日偶與幕客門館僧閑遊聯題。 」《全唐詩續補遺》卷十五據《永樂大典》卷六六九七引《九江府志》、卷六六九九引《江州志》收本詩,題作《東林寺天祚二年聯句》,缺第三、第四、第八聯,又聯句者姓名均不著明,統歸知證名下,實誤。 異文頗多,已出校。 李壁《王荆文公詩箋注》卷二八《和蔡樞密種山藥》注引徐知證《棗林聯句》「嵐蒸山徑綠苔封」一句。 「棗林」爲「東林」之誤。 其餘校改,所據爲羅振玉《殷禮在斯堂叢書》校排本《廬山記》、同人《貞松老人遺稿·〈廬山記〉校勘記》,羅氏曾參據日本元祿本《廬山記》。 惟《殷禮在斯堂叢書》本將詩末原題一行誤植於匡白詩題之上,當改正。 )。
病興還見歲華陰,身屬櫜鞬久未任。 主畫固須煩孟博,作書寧免倩陳琳。 仙丸玉匕貪餘餌,甜酎銀甌喜細斟。 誰笑衣囊長寂寞,橫思新得漢臺金。
犀角透魚龍,石肌藴星斗。 亦有無情花,枝頭魚貫柳。
眼底常山一武中,上灘更得半帆風。 青天以水爲銅鏡,白鷺前身是釣翁。 舊日岸頭渾改盡,數尖山觜忽攙空。 老夫只費五六日,行盡浙山西復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