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問休持鉢,從貧乞已疎。 侯門叨月俸,齋食剩年儲。 簪履三千外,形骸六十餘。 舊峯呵練若,松徑接匡廬。
无
其他无
〔唐朝〕 齊己
莫問休持鉢,從貧乞已疎。 侯門叨月俸,齋食剩年儲。 簪履三千外,形骸六十餘。 舊峯呵練若,松徑接匡廬。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淮海各聯翩,三年方一見。 素心終不易,玄髮何須變。 舊國想平陵,春山滿陽羨。 隣雞莫遽唱,共惜良夜晏。
古人唱歌兼唱情,今人唱歌唯唱聲。 欲說向君君不會,試將此語問楊瓊。
孤舟天際外,去路望中賒。 貧病遠行客,夢魂多在家。 蟬吟秋色樹,鴉噪夕陽沙。 不擬徹雙鬢,他方擲歲華。
雲母濾宮月,夜夜白於水。 賺得羊車來,低扇遮黃子。 水精不覺冷,自刻鴛鴦翅。 蠶縷茜香濃,正朝纏左臂。 巴牋兩三幅,滿寫承恩字。 欲得識青天,昨夜蒼龍是。
每歎經年別,人生有幾年。 關河長問道,風雨獨隨緣。 寓蝶成莊夢,懷人識禰賢。 徽猷不及此,空媿白華篇。
空(〖1〗《唐詩紀事》、《全唐詩》二五三作王之渙,《全唐詩》二○三又作處士朱斌。 〖2〗武后嘗吟詩云云,問是誰作,李嶠對曰:「御史朱佐日詩也。 」賜綵百疋,轉侍御史。 ○《輿地紀勝》五《平江府·人物》、《中國人名大辭典》)(〖此詩作者凡有三說。 其一爲王之渙作,題作《登鸛鵲樓》,以《文苑英華》卷三一二所收爲最早,宋執行所著《溫公續詩話》、《夢溪筆談》卷十五、《唐詩紀事》卷二六皆沿之,今人亦多從此說。 其二爲朱斌作,以收詩迄止年代距王之渙去世僅隔二年〖天寶三載〗的芮挺章《國秀集》卷下爲最早,同書亦收有王之渙詩。 其三即朱佐日作,除《輿地紀勝》外,又見於《記纂淵海》卷二十四及《吳郡志》卷二十二,《吳郡志》幷注明此條出自《翰林盛事》。 《翰林盛事》爲唐人張著撰,約撰成於大曆、貞元間,今已佚,《郡齋讀書志》卷二、《直齋書錄解題》卷五均著錄。 以三說出現的次第言,朱斌最早,朱佐日次之,王之渙爲最遲。 《千唐誌齋藏誌》九○○頁有朱佐日墓誌,官武强縣尉,待物人,天寶十三載卒,年四十九,似爲另一人。 〗)。
三十年來住木陳,時中無一假功成。 有人問我西來意,展似眉毛作麽生。 (見《大正藏》本《景德傳燈錄》卷十一〖影宋本無〗、《五燈會元》卷四)。
武后臨朝萬萬年。 (見《分門古今類事》卷十四引《紀異錄》)。
幅巾戲漉彭澤醅,尺書間覓來禽栽。 東坡居士五年久,真主未遽求鹽梅。 扁舟夷猶水刻窟,雙履禿缺峯峩嵬。 招揖西山與東魯,迴首閶闔并玉臺。 標牓高甍方外景,不染時世毫端埃。 倚空千重翡翠蓋,落日萬頃琉璃堆。 興酣魚鳥安樂國,喜溢僕馭陶家罍。 惜哉二老削舊跡,不論石上并牆隈。 碕岸橫舟昔時處,刻劃獨免漫蒼苔。 梵剎青蓮舊僧社,徑遂幾合無人開。 方今九原如可作,足使四海無凋摧。 封章千載垂可否,玉堂黄閤猶儋雷。 精義窮神致實用,不變生死無去來。 天下書生踐遺跡,棠蔭處處思賢哀。
老身且懶,居然從簡。 白雪覆顛,烏華亂眼。 心光傳祖燈,手段破家產。 到不到趙州喫茶,回不回睦州擔板。 借問諸人識也無,青山骨秀閑雲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