浸浸三楚白,渺渺九江寒。
无
其他无
〔唐朝〕 尚顏
浸浸三楚白,渺渺九江寒。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四海十年不解兵,犬戎也復臨咸京。 失道非關出襄野,揚鞭忽是過胡城。 豺狼塞路人斷絕,烽火照夜屍縱橫。 天子亦應厭奔走,羣公固合思升平。 但恐誅求不改轍,聞道嬖孽能全生。 江邊老翁錯料事,眼暗不見風塵清。
青莎滿地無三徑,白髮緣頭忝四人。 官職謬齊商嶺客,姓名那重漢廷臣。 聖朝寡罪容衰齒,愚叟多慙未退身。 惟有門人憐鈍拙,勸教沈醉洛陽春。
水精如意玉連環,下蔡城危莫破顏。 紅綻櫻桃含白雪,斷腸聲裏唱陽關。
椒宮荒宴竟無疑,倏忽山河盡入隋。 留得後庭亡國曲,至今猶與酒家吹。
記得初生雪滿枝,和蜂和蝶帶花移。 而今花落遊蜂去,空作主人惆悵詩。
功智爭馳澹薄空,猶懷忠信擬何從。 鴟鳶啄腐疑雛鳳,神鬼欺貧笑伯龍。 烈日不融雙鬢雪,病身全仰竹枝筇。 崇侯入輔嚴陵退,堪憶啼猨萬仞峯。
三銓選客不須嗔,五箇登科各有因。 無識伯和憐吉獠,弄權虞候爲王申。 載華甲第歸丞相,裴子門徒入舍人。 莫怪邵南書判好,他家自有景監親。 (《唐摭言》十三《無名子謗議》)。
時人見余守孤寂,爲言一生無所益。 余則閑吟孤寂章,始知光陰不虛擲。 不棄光陰須努力,此言雖說人不識。 識者同爲一路行,豈可顛墜緣榛棘。 榛棘茫茫何是邊,只爲終朝盡衆喧。 衆喧不覺無涯際,哀哉真實不虛傳。 傳之響之只不聞,猶如燈燭合盂盆。 共知總有光明在,看時未免暗昏昏。 昏昏不覺一生了,斯類塵沙比不少。 直似潭中吞鈎魚,何異空中盪羅鳥。 此患由來實是長,四維上下遠茫茫。 倏忽之間迷病死,塵勞難脫哭愴愴。 愴愴哀怨終無益,只爲將身居痛室。 到此之時悔何及,雲泥未可訪孤寂。 孤寂宇宙窮爲良,長吟高臥一閑堂。 不慮寒風吹落葉,豈愁霜草遍遭霜。 但看松竹歲寒心,四時不變流清音。 春夏暫爲羣木暎,秋冬方見鬱高林。 故知世相有剛柔,何必將心清濁流。 二時麁糖隨緣過,一身遮莫布毛裘。 隨風逐浪住東西,豈愁地迮與天低(此字原寫作「{伭右上爲一}」)。 時人未解將爲錯,余則了然自不迷。 不迷須有不迷心,看時淺淺用時深。 此个真珠若採得,豈同樵夫負黃金。 黃金烹練轉爲真(《宗鏡錄》卷二十引作「新」),明(同前書作「此」)珠含光未示人。 了即毛端滴(《宗鏡錄》作「吞」)巨海,始知大地一微塵。 塵滴存乎未免{僭右下爲心},莫棄這邊留那邊。 直似長空搜鳥跡,始得玄中又更玄。 舉一例諸足可知,何用諵諵說引詞。 只見餓夫來取飽,未聞漿逐渴人死。 多人說道道不行,他家未悟詐頭明。 三寸利刀開曠路,萬株榛棘擁身生。 塵滓茫茫都不知,空將辯口瀉玄微。 此物那堪爲大用,千生萬刦作貧兒。 聊書孤寂事還深,鍾期能聽[伯](白)牙琴。 道者知音指其掌,方貴名爲孤寂吟。
勞勞玉齒寒,似迸巖泉急。 有景中夜坐,堦前神鬼泣。 (《嘉泰普燈錄》卷二四、《五燈會元》卷二。 )。
晨登天竺山,山殿朝陽曉。 厓泉爭噴薄,江岫相縈繞。 直上孤頂高,平看衆峰小。 南州十二月,地暖冰雪少。 青翠滿寒山,藤蘿覆冬沼。 花龕瀑布側,青壁石林杪。 鳴鐘集人天,施飯聚猨鳥。 洗意歸清淨,澄心悟空了。 始知世上人,萬物一何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