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帝南辰掌內觀,潛通造化暗相傳。 金槌袖裏居元宅,玉戶星宮降上玄。 舉世盡皆尋此道,誰人空裏得玄關。 明明道在堪消息,日月灘頭去又還。
无
其他无
〔唐朝〕 呂巖
北帝南辰掌內觀,潛通造化暗相傳。 金槌袖裏居元宅,玉戶星宮降上玄。 舉世盡皆尋此道,誰人空裏得玄關。 明明道在堪消息,日月灘頭去又還。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一騎西南遠,翩翩入劍門。 客衣筒布潤,山舍荔枝繁。 古廟祠金馬,春江帶白黿。 自應成旅逸,愛客有王孫。
野性多疎惰,幽棲更稱情。 獨行看影笑,閑坐弄琴聲。 嬾拜腰肢硬,慵趨禮樂生。 業文隨日遣,不是爲求名。
念遠坐西閣,華池涵月涼。 書回秋欲盡,酒醒夜初長。 露白蓮衣淺,風清蕙帶香。 前年此佳景,蘭棹醉橫塘。
一閣見一郡,亂流仍亂山。 未能終日住,尤愛暫時閑。 唱棹吳門去,啼林杜宇還。 高僧不可羨,西景掩禪關。
西園罷宴遊,東閣念林丘。 特減花邊峭,來添竹裏幽。 憶過陽朔見,曾記大湖求。 從此頻吟遶,歸山意亦休。
客自新亭郡,朝來數物華。 傳君妓樓好,初落海榴花。 露色珠簾映,香風粉壁遮。 更宜林下雨,日晚逐行車。
知君桃李遍成蹊,故託喬林此處棲。 雖然灌木凌雲秀,會有寒鵶夜夜啼。 (〖1〗以上十三首詩從伯二五五五殘卷中錄出。 第一首下題名馬雲奇。 因爲這些詩格調相似,其中有多首詠及被吐蕃拘繫之事,故可定爲一人作品。 這個殘卷中還有五十九首伕名詩〖已編入第二卷〗,也是唐代中期我國國內民族戰爭中被吐蕃拘繫的敦煌漢族人所寫。 這些詩,過去未見著錄,《全唐詩》也沒有收入。 有三生前在巴黎圖書館將這一殘卷全文錄出,以後又作過整理加工,惜未最後定稿。 現據舒學同志的整理稿校對後輯入本卷。 〖2〗馬雲奇的生平目前雖無資料可查,但從這十三首的內容來看,尤其是從第一首《懷素師草書歌》所寫的懷素情況來看,詩的寫作時間與卷二那五十九首伕名詩大致相近,即在公元七五八--七八一年吐蕃逐漸侵吞河隴地區,而西州、沙州尚爲唐軍堅守之時。 (對馬雲奇詩及卷二無名氏殘詩集的作者近年有些學者提出了不同看法。 現摘錄柴劍虹、潘重規的文章如次,以供參考。 〖3〗)(柴劍虹《敦煌伯二五五五卷「馬雲奇詩」辨》〖刊《中華文史論叢》一九八四年第二輯〗認爲,伯二五五五卷中馬雲奇的詩只有《懷素師草書歌》一首,其餘十二首與另外五十九首一樣,均是一位佚名的落蕃人所作。 他指出,該卷第一部分正面抄唐人詩一百五十六首,文兩篇,背面抄詩三十二首,應是唐人詩文選集殘卷。 從抄寫情況看,正面顯係一人筆跡。 那五十九首坆名詩抄寫格式稍異,大多數詩題完整,且高出一格抄,內容又緊密銜接,作者自抄的可能性很大。 背面所抄,署名馬雲奇的只有《懷素師草書歌》一首,此詩詩題低兩格抄,署名又和詩題空兩格,且用大字抄寫。 《白雲歌》等十二首抄於此詩之左,並無署名,而且馬上改變了抄寫格式,字體也縮小了一倍,詩題頂格。 這十二首詩從抄寫格式到內容、風格均與馬雲奇《懷素師草書歌》迥異,卻與寫卷正面那五十九首佚名詩連貫一氣。 他將兩組詩相比較後,認爲有兩點值得注意:第一,作者身世相同,詩的內容一致;第二,有些詩句極爲相仿,似出一人之手,兩組詩可能爲同一人所作。 他並推測這兩組詩的作者,可能即爲緊接前五十九首詩抄錄劉商《胡笳十八拍》後又自加一拍的「落蕃人毛押牙」。 關於馬雲奇,柴劍虹考證其《懷素師草書歌》應作於大曆六年冬至九年春之間。 並推測其可能到過河西一帶,蘇聯藏敦煌殘卷中有岑參《敦煌馬太守後亭歌》,這位馬太守是否馬雲奇,尚有待確定。 〖4〗潘重規《敦煌唐人陷蕃詩集殘卷作者的新探測》〖刊一九八五年六月出版的《漢學研究》第三卷第一期〗一文,爲作者在巴黎國家圖書館東方稿本部披閱敦煌原卷後寫成,也認爲馬雲奇是陷蕃詩集作者之一的說法是錯誤的。 潘文指出伯二五五五卷鈔寫詩文很多,也很雜亂。 馬雲奇《懷素師草書歌》後是沒有作者姓名的《白雲歌》等詩,前者字體較大,後者較小,並非同一人所書。 因此,不可根據前一首詩的作者,便牽連以下沒有作者姓名的詩篇歸屬爲同一人作品。 潘文進而考察了懷素的生平,考定其生於開元二十五年〖七三七〗。 馬雲奇詩云:「懷素纔年三十餘,不出湖南學草書。 」可推知此詩作於早年未出湖南時,馬的年齡顯然超過懷素。 敦煌陷蕃在建中二年,其時馬雲奇應已是六十以上的老翁。 但仔細抽繹十二首陷蕃詩及另一組五十九首作品,作者應是盛年的男兒,詩中全沒有流露老翁的口吻。 因而確定《白雲歌》以下十二首不可能是馬雲奇所作。 同時,潘文也推測七十餘首陷蕃詩的作者可能是「落蕃人毛押牙〖衙〗」。 ))。
回環三百里,行盡力都窮。 巴丘左移右,章華西轉東。 江聲摇斗柄,秋色彌葭叢。 羣木立波上,芙蕖披月中。 鏡湖應足比,剡溪那可同。 世將非識事,孤嘯聊延風。
今夕何清快,風光勝去年。 水南無宿靄,天末有孤烟。 老矣休荷橐,歸歟掛錦韉。 西湖多樂事,感慨舊山川。
用拙常存守道心,偷閑片片抵千金。 半簾梅影離離月,一澗泉聲曲曲琴。 圖史燈前隨意檢,園蔬雨後不時尋。 浮名自覺無多趣,五柳當年志已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