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整鋒鋩取憚勞,凌晨開匣玉龍嗥。 手中氣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虵一條。 姦血默隨流水盡,凶豪今逐漬痕消。 削平浮世不平事,與爾相將上九霄。
无
其他无
〔唐朝〕 呂巖
欲整鋒鋩取憚勞,凌晨開匣玉龍嗥。 手中氣概冰三尺,石上精神虵一條。 姦血默隨流水盡,凶豪今逐漬痕消。 削平浮世不平事,與爾相將上九霄。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遠別望有歸,葉落望春暉。 所痛泉路人,一去無還期。 荒墳遺漢陰,墳樹啼子規。 存沒抱冤滯,孤魂意何依。 豈無骨肉親,豈無深相知。 曝露不復問,高名亦何爲。 相攜慟君罷,春日空遲遲。
秋港菱花乾,玉盤明月蝕。 血滲兩枯心,情多去未得。 徒經白門伴,不見丹山客。 未待刻作人,愁多有魂魄。 誰將玉盤與,不死翻相誤。 天更闊於江,孫枝覓郎主。 昔妬隣宮槐,道類雙眉歛。 今日繁紅櫻,拋人占長簟。 翠襦不禁綻,留淚啼天眼。 寒灰劫盡問方知,石羊不去誰相絆。
幾生餘習在,時復作微吟。 坐夏莓苔合,行禪檜柏深。 入山成白首,學道是初心。 心地不移變,徒云寒暑侵。
三度曾經游此地,從緣權順世間情。 登山雖有謝安志,遁迹慚無慧遠名。 翠疊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徑竹新成。 莫言去住關懷抱,雲本無心水自清。 (見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綫裝鉛印本。 )(〖1〗張靖龍云:永明即延壽。 清釋際祥《淨慈寺志》〖《武林掌故叢編》第十三集〗卷十九附著述目中有「《永明壽禪師山居詩》,吳越僧延壽撰」等語。 卷十八明人李日華山居詩序中記載了永明山居詩的刻本來源,序後附錄佛國山人黃樹穀《集山居詩絕句》十首。 旁小字注曰:「集永明壽禪師詩句。 」其詞句與懺庵居士本全部相同。 集句詩後附載和詩諸公云,高峰妙法嗣布衲雍公,嘗居南屏,賡和《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楚石梵琦有《和永明山居詩》,梅雪有《和永明山居詩》。 古春云:「永明壽禪師有詩六十九首,慶壽獨庵從和之。 」按元代天目山大覺正等寺布衲祖雍的和作,今存其一,見《西天目祖山志》卷五,步延壽山居詩其二韻。 又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續編》載元代天台高僧無見先覩《和永明禪師〖山居詩〗韻》六十九首,步韻甚嚴。 從永明山居詩的內容來看,也屬智覺延壽所作無疑。 詳細考證參見拙作《延壽及其佚詩》,載《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按:日本《續藏經》本宋釋文沖《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自行錄》末附延壽著作總目,有《山居詩》一卷,當即指以上所錄諸詩。 此書所錄延壽所作詩尚有《詩讚》一卷、《物外集》十卷五百首、《吳越唱和詩》一卷、《光明會瑞應詩》一卷、《供養石橋羅漢一十會祥瑞詩》一卷、《雜歌》一卷、《布金歌》一卷、《定慧相資歌》一卷。 )。
月以陰德,自西而生。 積水之氣,作金之精。 麗天成像,配日爲明。 三光顯耀,萬古作成。 (《大唐郊祀錄》卷六。 )。
道人頽然寄北窗,愁魔百萬一笑降。 夜闌酒渇有奇夢,吞楚七澤吴三江。 孤村蕭蕭雨觧雪,寒犬噤臥饑鼠齧。 擁衾危坐待天明,白首忍窮心似鐵。
巾脫冠欹八尺床,竹陰槐影有餘凉。 隨風花墮殘棋上,引睡書拋倦枕傍。 水長沙鷗向人熟,雨餘巢燕哺雛忙。 尚嫌未愜幽情在,又喚漁舟渡野塘。
未得橋開鎖,去船難自由。 渚禽飛入竹,山葉下隨流。 忽見秋風喜,還成早歲愁。 卧聞舟子說,明日到衢州。
公自登臨闢草萊,赫然危構壓崔嵬。 凉翻簾幌潮聲過,清入琴尊雨氣來。 疇昔江山何處好,生平懷抱此中開。 東南地本多幽勝,此向東南特壯哉。
久別何人與砭肓,新詩見寄味偏長。 求仙已得丹升鼎,鑿石仍成玉作堂。 暖日松筠香北牖,清風書卷散東床。 靜中剩得無窮味,笑看蜂衙早晚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