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虛壇上,絳節霓旌相向,引真仙。 玉佩搖蟾影,金爐嫋麝煙。 露濃霜簡濕,風緊羽衣偏。 欲留難得住,却歸天。
无
其他无
〔唐朝〕 鹿虔扆
步虛壇上,絳節霓旌相向,引真仙。 玉佩搖蟾影,金爐嫋麝煙。 露濃霜簡濕,風緊羽衣偏。 欲留難得住,却歸天。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駟馬上太行,修途亙遼碣。 王程無留駕,日昃未遑歇。 請問此何時,恢台朱明月。 長蛇稽天討,上將方北伐。 明主命使臣,皇華得時傑。 已忘羊腸險,豈憚濕風熱。 搖策汗滂滄,登岸思紆結。 炎雲如煙火,谿谷將恐竭。 晝景赩可畏,涼飆何由發。 山長飛鳥墮,目極行車絕。 趙魏方俶擾,安危俟明哲。 歸路豈不懷,飲冰有苦節。 會同傳檄至,疑議立談決。 況有阮元瑜,翩翩秉書札。 起予歌赤坂,永好踰白雪。 誰念剖竹人,無因執羈紲。
四十無聞嬾慢身,放情丘壑任天真。 悠悠往事杯中物,赫赫時名扇外塵。 短策看雲松寺晚,疎簾聽雨草堂春。 山花水鳥皆知己,百遍相過不厭貧。
一宿三秋寺,閑忙與曉分。 細泉山半落,孤客夜深聞。 鶴去巢盛月,龍潛穴擁雲。 苦吟方見景,多恨不同君。
兀兀坐無味,思量誰與隣。 數星深夜火,一箇遠鄉人。 雁翥天微雪,風號樹欲春。 愁章自難過,不覺苦吟頻。
紫府煙霞士,玄宗道德師。 心將萬籟合,志與九仙期。 絕俗遺塵境,同人喜濟時。 訪經遊玉洞,敷教入瑤墀。 茅嶺追餘跡,金壇赴遠思。 陰宮春舊記,陽觀飭新祠。 緬想埋雙璧,長懷採五芝。 真靈若可遇,鸞鶴佇來茲。 (詳後。 此首又見《嘉定鎮江志》卷二十)(按:《茅山志》卷二收玄宗賜李玄靜先生勑書二十四通,此詩見第三道勑內。 此勑書全文錄如次:「勑。 廣陵李鍊師,上清品人也。 抗志雲霞,和光代俗。 爲予修福靈跡,將赴金壇,故賦詩寵行,以美其志。 〖詩略〗尊師抱一守中,探微昭遠,能回貞潔,發揮道門。 遂與太和先生啓是仙宗,起予虔奉,崇飭靈跡,廣求真經。 則詩以寵行,物將厚意,永慰歧路,以彰禮賢也。 所謝知。 」又按,據同書同卷所附玄靜先生等表奏,知此詩爲天寶六載九月二十五日作,由高力士宣賜。 )。
深居少往還,卷箔早秋間。 雨灑吟蟬樹,雲藏嘯狖山。 炎蒸如便退,衣葛亦堪閒。 靜坐得無事,酒卮聊暢顔。
遂愜耽幽興,披襟坐水灣。 松枯濤不作,鷗澹夢常閑。 漏月寬樵徑,吞星避釣環。 年來悲跼蹐,聊此破愁顔。
菟裘真可老,飄寓失初心。 去去家山遠,行行澤國深。 光陰三翼過,情緒二毛侵。 何日干戈定,鷗盟得再尋。
緣雲棧脚轉嵯峨,使者重來叱馭過。 杜宇有冤啼夜月,女蘿憑鬼護山阿。 巖深樹氣埋蒼霧,峽窄江形束素波。 自問一春行役苦,带環移眼奈衰何。
小雨明復暗,餘寒去又來。 新苔緣砌上,殘杏過籬開。 垂老身餘幾,逢春心尚孩。 江天近寒食,林外過輕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