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煙霞慕隱淪,功成歸看五湖春。 一葉舟中吟復醉,雲水,此時方認自由身。 花島爲鄰鷗作侶,深處,經年不見市朝人。 已得希夷微妙旨,潛喜,荷衣蕙帶絕纖塵。
无
其他无
〔唐朝〕 李珣
志在煙霞慕隱淪,功成歸看五湖春。 一葉舟中吟復醉,雲水,此時方認自由身。 花島爲鄰鷗作侶,深處,經年不見市朝人。 已得希夷微妙旨,潛喜,荷衣蕙帶絕纖塵。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莫倦尋春去,都無百日遊。 更堪正月過,已是一分休。 泉暖聲纔出,雲寒勢未收。 晚來重作雪,翻爲杏花愁。
舊歡娛,新悵望,擁鼻含嚬樓上。 濃柳翠,晚霞微,江鷗接翼飛。 簾半卷,屏斜掩,遠岫參差迷眼。 歌滿耳,酒盈尊,前非不要論。
天台大師俗姓陳,其名智顗華容人。 隋煬皇帝崇明因,號爲智者誠敬申。 師初孕育靈異頻,彩烟浮空光照鄰。 堯眉舜目熙若春,禪慧悲智嚴其身。 長沙佛前發弘誓,定光菩薩示冥契。 恍如登山臨海際,上指伽藍畢身世。 東謁大蘇求真諦,智同靈鷲聽法偈。 得宿命通弁無礙,旋陀羅尼華三昧。 居常西面化在東,八載瓦官闡玄風。 敷演智度發禪蒙,梁陳舊德皆仰崇。 遂入天台華頂中,因見定光符昔夢。 降魔制敵爲法雄,胡僧開道精感通。 又有聖賢垂秘旨,時平國清即名寺。 贖得魚梁五百里,其中放生講流水。 後主三禮洞庭裏,請爲菩薩戒弟子。 煬皇世鎮臨江涘,金城說會求制止。 香火事訖乃西旋,渚宮聽衆逾五千。 建立精舍名玉泉,橫亘萬里皆稟緣。 煬皇啓請回法船,非禪不智求弘宣。 遂著《淨名精義傳》,因令徐柳參其玄。 帝既西趍移象魏,師因東還遂初志。 半山忽與沙門顛,俄傾逡巡偡韜秘。 止觀大師名法源,親事左溪弘度門。 二威灌頂誦師言,同稟思文龍樹尊。 荆溪妙樂間生孫,廣述祖教補乾坤。 寫照隨形殊好存,源公瞻禮必益敦。 俾余贊述斯討論,庶幾億載垂後昆。 (《傳教大師全集·天台靈應圖本傳集》卷二,轉錄自《東南文化》一九九○年六期《天台文化專號》)。
千里人歸去,心畫(疑爲盡字)一盃中。 莫慮前途遠,開坑(疑爲帆字)逐便風。
善鳴聊自適,不願遇知音。 深恐山陰嫗,誤猜君子心。
驪山六十二高樓,突兀華清最上頭。 玉羽川長湘浦暗,三郎無事更神遊。
古城秋後不勝荒,人跡新行一逕長。 竹影已摇將午日,草根猶有夜來霜。
楊子高才作小詩,似裁推管製纖箎。 亂流不怕公無渡,絕險寧愁我所思。 百鎰黄金裝馬首,五文繡段繫車綏。 橫行海內無堅陣,目短曹劉不足麾。
一錢一劍出新州,五柳憑誰添酒籌。 岱壑何嫌松共老,碧波偏向桂招遊。 不爲身後百年計,自是人間第一流。 我欲門前張雀網,先將車轍到山頭。
天憐好景付君收,一笑春生紫綺裘。 賦就兔園爭授簡,酒酣鯨海快吞舟。 怪來柳絮穿簾額,舞上花裀襯襪鈎。 畫餠豐年賒一醉,臘前三白詎應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