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闕龍居峻,宸庭鳳掖深。 才良寄天綍,趨拜侶朝簪。 飛馬看來影,喧車識駐音。 重軒輕霧入,洞戶落花侵。 聞有題新翰,依然想舊林。 同聲慙卞玉,謬此托韋金。
无
其他无
〔唐朝〕 鄭愔
瑞闕龍居峻,宸庭鳳掖深。 才良寄天綍,趨拜侶朝簪。 飛馬看來影,喧車識駐音。 重軒輕霧入,洞戶落花侵。 聞有題新翰,依然想舊林。 同聲慙卞玉,謬此托韋金。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詔授戶曹掾,捧詔感君恩。 感恩非爲己,祿養及吾親。 弟兄俱簪笏,新婦儼衣巾。 羅列高堂下,拜慶正紛紛。 俸錢四五萬,月可奉晨昏。 廩祿二百石,歲可盈倉囷。 喧喧車馬來,賀客滿我門。 不以我爲貪,知我家內貧。 置酒延賀客,客容亦歡欣。 笑云今日後,不復憂空尊。 荅云如君言,願君少逡巡。 我有平生志,醉後爲君陳。 人生百歲期,七十有幾人。 浮榮及虛位,皆是身之賓。 唯有衣與食,此事粗關身。 苟免飢寒外,餘物盡浮雲。
歸和初喜戢戈矛,乍捧鄉書感去留。 雁序分飛離漢口,鴒原騫翥在鼇頭。 家鄰紫塞仍千里,路過黃河更幾州。 應到高堂問安後,却攜文入帝京遊。
學問非今日,[唯](〖維〗從龍晦說改)須[積](迹)年多。 [□](郭沫若補「請」字)看[千澗](阡蕳)水,萬合始[成](城)河。 (後四字均從翮沫若說改。 以上四首,出處均同前。 )(按:卜天壽《論語》抄本後附抄五絕六首,郭沫若以爲僅第一首爲卜無法壽自作,龍晦則以爲第一、第五首皆出其自作。 除其自作之一二首外,餘皆係抄錄舊作,二家意見大致相同。 今收第一、第五兩首入本書卷四卜天壽,餘皆收於此。 )。
彭陽昔遊說,願謁南郢都。 王果尚未達,況從夷節謨。 豈知晉叔向,無罪嬰囚拘。 臨難俟解紛,獨知[祁]大夫。 舉讐且不棄,何必論親疎。 夫子覺者也,其能遺我乎。
秦地羅敷女,採桑綠水邊。 素手青條上,紅妝白日鮮。 蠶飢妾欲去,五馬莫留連。
地僻元無俗客来,蓬門只欲爲君開。 山横翠黛供詩本,麥卷黄雲足酒材。
隆興之初客江皋,連榱結駟皆賢豪。 坐中无咎我所畏,日夜酬唱兼詩騷。 有時贈我玉具劍,間亦報之金錯刀。 舊遊忽墮五更夢,舉首但覺鐵甕高。 樽前美人亦黄土,吾輩鬼錄將安逃。 死生一訣信已矣,所恨膏火常煎熬。 平生不愛葱嶺話,方術亦陋葛與陶。 但當東歸棄百事,爛醉海上觀雲濤。
灑掃宣華舍此君,煙中月下綠生塵。 他年葉葉清風滿,莫忘今年借宅人。
玉堂晝永暑風微,蔌蔌飛花落小池。 徙倚幽欄憑問訊,夏鶑飛出萬年枝。
燕語鶑啼,杏壇春色。 爲甚無人領略,又添箇山青水綠。 是多多少少明明白白,對面不識。 方且蕩然放逸,不亦文辭雕琢。 聖人道君子不必相與言,但示以禮樂,禮樂無言莫穿鑿。 一味融融,無窮靜樂。 步步行行皆妙用,言言句句俱寂寞。 舜曰道心,明心即道。 百姓日用,不知不覺。 從學者再三勤勤有請,也只不可說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