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時)[一]奉遣出(別)皇(黃)州,行至漢陽南渡頭。 春風不解傳鄉信,江月偏能照客愁。 ([一]此第二首,又見伯二五五五卷,校其缺字異文三事。 又「渡頭」作「度」,「鄉信」作「香」,不及原卷〖伯三八八五〗之善。 )。
无
其他无
〔唐朝〕 李邕
□□(明時)[一]奉遣出(別)皇(黃)州,行至漢陽南渡頭。 春風不解傳鄉信,江月偏能照客愁。 ([一]此第二首,又見伯二五五五卷,校其缺字異文三事。 又「渡頭」作「度」,「鄉信」作「香」,不及原卷〖伯三八八五〗之善。 )。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憶長安,八月時,闕下天高舊儀。 衣冠共頒金鏡,犀象對舞丹墀。 更愛終南灞上,可憐秋草碧滋。
曉景半和山氣白,薇香清淨雜纖雲。 實頭自是眠平石,腦側空林看虎羣。
衆生不可說,何意許顛邪。 面上兩惡鳥,心中三毒虵。 是渠作障礙,使你事煩拏。 舉手高彈指,南無佛陀耶。
故人猶憶苦吟勞,所惠何殊金錯刀。 霜雪剪栽新剡硾,鋒鋩管束本宣毫。 知君倒篋情何厚,借我臨池價斗高。 詞客分張看欲盡,不堪來處隔秋濤。
一年一年老去,明日後日花開。 未報長安平定,萬國豈得銜杯。
甘菊卧風雨,枯荷暗池塘。 達人聽榮悴,志士費感傷。 亭亭岩桂花,已作宮槐黄。 諒無青霞客,誰與媚孤芳。
倦遊淹海上,得子意彌敦。 文彩與春秀,性情如玉溫。 相從不知久,欲別更何言。 努力功名會,飛騰入帝閽。
走出門風相副稱,東西南北更無人。 看來不得韶陽老,未免兒孫惹客塵。
漢囊一需頭,並薦五處士。 由來角立名,獨歸徐孺子。
柴門雖設不曾開,爲怕人行損緑苔。 妍日漸催春意動,好風時捲市聲來。 學經妻問生疏字,嘗酒兒斟瀲灧杯。 安得小園寛半畆,黄梅緑李一時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