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言回鶻倚兇(下缺)(〖1〗以上詩三首,都作於唐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張義潮起義以後。 「歌謠再復歸唐國」,即詠此事。 第三首詩題有歷史價值。 僕固天王殆即北庭廻鶻首領僕固俊。 此詩應是當時當地人所作,所以稱他爲「天王」。 乾符三年〖八七六〗打破伊州事,不見史書記載。 可惜詩題殘缺,詩文僅存六字,以致意義不夠明顯。 這時候,僕固俊受張義潮的指揮,打敗了吐蕃不久。 這次〖八七六〗打伊州,想他是受張義潮的命令的。 )。
无
其他无
〔唐朝〕 敦煌人作品[一]
爲言回鶻倚兇(下缺)(〖1〗以上詩三首,都作於唐大中二年〖公元八四八年〗張義潮起義以後。 「歌謠再復歸唐國」,即詠此事。 第三首詩題有歷史價值。 僕固天王殆即北庭廻鶻首領僕固俊。 此詩應是當時當地人所作,所以稱他爲「天王」。 乾符三年〖八七六〗打破伊州事,不見史書記載。 可惜詩題殘缺,詩文僅存六字,以致意義不夠明顯。 這時候,僕固俊受張義潮的指揮,打敗了吐蕃不久。 這次〖八七六〗打伊州,想他是受張義潮的命令的。 )。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仙禁祥雲合,高梧彩鳳遊。 沈冥求自試,通鑒果蒙收。 文墨悲無位,詩書誤白頭。 陳王抗表日,毛遂請行秋。 雙劍曾埋獄,司空問斗牛。 希垂拂拭惠,感激願相投。
他軍走(京本作「是」),虛實(辛本、川本、京本作「的」)好參陳。 神克日辰天馬併,傳揚定去必無人,此兆決然真。 。
數在五樓前。 (見《說郛》卷二十引《洛中紀異錄》)。
與君頻邂逅,此地久盤桓。
秋風又滿會稽城,有客飄然萬事輕。 久向林間得佳趣,不知身外有浮名。 葡萄雨足初全紫,烏桕霜前已半頳。 欲把一杯終覺懶,老来懷抱爲誰傾。
外澤裏常粗,元知似瓠壺。 仕因無援困,學爲背時孤。 軒蓋愁城市,風烟落道途。 它年遊萬里,不必念歸吳。
茲地舟行數,懷人思惘然。 盈川經此日,流水自唐年。 廢邑叢春草,荒山入暮烟。 昔賢不可作,開笥讀遺編。
宋衛綿延接趙燕,古來爭戰可勝論。 細思醉把乾坤擲,蠻觸區區匪大言。
不才惟侍高門慶,奕世皆爲外計臣。 鄉老相逢頻教我,盡忠思孝報君親。 昔年鄉賦議興賢,曾接諸君硯席間。 屈指歲華逾一紀,錦衣懷綬過稽山。
君不見白居易,五十八歲方得嗣。 當時立名曰阿崔,香綳綉襦胎髮膩。 又不見元微之,五十八歲方生兒。 當時立名曰道保,可望成家得力時。 西鄰有親曰彥澤,天與明珠堪愛惜。 今年年方四十三,甲庚少似唐元白。 葛仙溪前燕子樓,燕子未老人風流。 一年一度作湯餠,但願年年逢麥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