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一劍定長鯨。 □□□□□□□,□帝匡扶立正聲。 □□□□□□□,□輝争不伏神明。 □□□□□□□,□建瑶壇玉京。 □□□□□□□,□□常爇不曾停。 □□□□□□□,□□恆傳寶藏經。 □□□□□□□,□□今爲顯真靈。 □□□□□□□,□□□來鎮上清。 (見《兩浙金石志》。 )(見《兩浙金石志》卷四。 《六藝之一錄》卷一一○收此詩,第二句「□南」作「東南」,第六句「伏神明」作「仗神明」。 )(〖1〗阮元《兩浙金石志》跋:「右詩刻在錢唐縣鳯凰山排衙石上。 前刻新的序十行,行書,徑一寸,文多磨滅。 序後一行僅存王字,當是武肅系銜。 詩則七言八韻,共九行,十六句,上半截亦闕。 按《咸淳臨安志》云:『舊傳錢武肅王鑿山,見怪石排列兩行,如從衛拱立趨向,因名排衙石,及刻詩石上。 』即謂此也,惜其文未載。 《十國春秋》云:『武肅暇時,命諸子諷誦詩賦,或以所製詩賜丞相將吏,亦間能書寫畫墨竹,然不以呫嗶廢正務。 』是武肅性躭吟咏,此刻可以窺見一斑。 其書亦剛勁有法度。 」)。
无
其他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