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心莫充保,(「無心」,伯三六五六卷作「無親」。 )無事莫作媒。 (「無事」,伯三七一六卷作「無女」。 )雖悉鄉人意,(「悉」,伯三五五八、伯三六五六、斯三三九三卷作「失」,斯二七一○卷作「識」。 )終身無害災。
无
其他无
〔唐朝〕 王梵志
無心莫充保,(「無心」,伯三六五六卷作「無親」。 )無事莫作媒。 (「無事」,伯三七一六卷作「無女」。 )雖悉鄉人意,(「悉」,伯三五五八、伯三六五六、斯三三九三卷作「失」,斯二七一○卷作「識」。 )終身無害災。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商山陽城驛,中有歎者誰。 云是元監察,江陵謫去時。 忽見此驛名,良久涕欲垂。 何故陽道州,名姓同於斯。 憐君一寸心,寵辱誓不移。 疾惡若巷伯,好賢如緇衣。 沈吟不能去,意者欲改爲。 改爲避賢驛,大署於門楣。 荆人愛羊祜,戶曹改爲辭。 一字不忍道,況兼姓呼之。 因題八百言,言直文甚奇。 詩成寄與我,鏘若金和絲。 上言陽公行,友悌無等夷。 骨肉同衾裯,至死不相離。 次言陽公迹,夏邑始棲遲。 鄉人化其風,少長皆孝慈。 次言陽公道,終日對酒巵。 兄弟笑相顧,醉貌紅怡怡。 次言陽公節,謇謇居諫司。 誓心除國蠹,決死犯天威。 終言陽公命,左遷天一涯。 道州炎瘴地,身不得生歸。 一一皆實錄,事事無孑遺。 凡是爲善者,聞之惻然悲。 道州既已矣,往者不可追。 何世無其人,來者亦可思。 願以君子文,告彼大樂師。 附於雅歌末,奏之白玉墀。 天子聞此章,教化如法施。 直諫從如流,佞臣惡如疵。 宰相聞此章,政柄端正持。 進賢不知倦,去邪勿復疑。 憲臣聞此章,不敢懷依違。 諫官聞此章,不忍縱詭隨。 然後告史氏,舊史有前規。 若作陽公傳,欲令後世知。 不勞敘世家,不用費文辭。 但於國史上,全錄元稹詩。
永嘉人事盡歸空,逸少遺居蔓草中。 至今池水涵餘墨,猶共諸泉色不同。
賢爲鄰用國憂危,廟算無非委豔奇。 兩葉翠娥春乍展,一毛須去不難吹。
仙樂春來按舞腰,清聲偏似傍嬌饒。 應緣鶯舌多情賴,長向雙成說翠條。
一乍出皇都,時登日月餘。 遙看山(何)近遠,店舍路崎嶇。 想料天子女,翻華(疑)草外夫。 然雖朋流下,榮辱□□□。 (〖1〗以上三首均見伯四九八五卷。 )。
風物連南國,炎威逼早秋。 墮飛波上翼,誤喘月中牛。 雲杼衣全解,冰壺渴未瘳。 此時班女怨,虛爲素紈愁。
茗碗深澆破別愁,摻裾猶得小遲留。 不將流落遇知己,故向艱難作遠遊。 春動閩山迎兩屐,夜凉楚月趁孤舟。 相逢應說龐翁笑,黑頞黄髯萬念休。
去年君過我山中,尊酒相歡十日同。 別後相思腸欲斷,暮雲空復指江東。
聲利能令智者愚,放翁閉戶養迂疏。 地爐枯葉夜煨芋,竹筧寒泉晨灌蔬。 狥俗不如翻著襪,愛山只合倒騎驢。 今朝更有欣然處,萬里知心一紙書。
殘梅零落不禁吹,真是無花空折枝。 堪笑老人風味減,三年不作送梅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