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埿須避道,莫入污却鞋。 (「污却鞋」,斯二七一○、斯三三九三卷作「汗脚鞋」。 )若知己有罪,莫破戒持齋。
无
其他无
〔唐朝〕 王梵志
見埿須避道,莫入污却鞋。 (「污却鞋」,斯二七一○、斯三三九三卷作「汗脚鞋」。 )若知己有罪,莫破戒持齋。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箇是誰家子,爲人大被憎。 癡心常憤憤,肉眼醉瞢瞢。 見佛不禮佛,逢僧不施僧。 唯知打大臠,除此百無能。
萬疊仙山裏,無緣見有緣。 紅心蕉繞屋,白額虎同禪。 古木苔封菌,深崖乳雜泉。 終期還此去,世事祗如然。
複道朝延火,嚴城夜漲塵。 驊騮思故第,鸚鵡失佳人。 禁漏虛傳點,妖星不振辰。 何當迴萬乘,重覩玉京春。
韋子凝而密,任生直且狂。 可憐元福慶,也學坐癡牀。 (見《太平廣記》卷二五○韓琬《御史臺記》引)(《御史臺記》云:「唐元福慶,河南人,拜右臺監察。 與韋虛名、任正名頗事軒昂。 殿中監察朱評之詠曰〖詩略〗。 正名聞之,乃自改爲『俊且強』。 」按:談刻本《太平廣記》錄前段文字,適缺「朱」字。 《全唐詩》卷八七二收入此詩。 其祖本當即談刻本,未察「評之」爲人名,因列入無名氏諧謔詩。 人民文學出版社排印本《太平廣記》,爲汪紹楹先生校本,此處據明抄本補「朱」字,今即據以重錄。 評之時代,係參據任正名事跡而定。 )。
江城遺壤在,艤棹望天涯。 古壁昭丘樹,殘紅夢苑花。 樓臺依水勢,雉堞帶山斜。 何事堪揮淚,鄉程北去賖。 (見民國十年刊《湖北通志》卷一○一《金石》九錄《鄂州雜詩碑》引)(按:《鄂州雜詩碑》分五層,錄謝朓及唐人詩三十九首,題「熙寧二年六月□日額立」。 不著書人姓名。 清時尚存黃鶴樓後斗姥閣西壁。 )。
未離海底(《藏一話腴》作「嶠」)千山黑(《捫蝨新話》作「暗」),纔到天中(《捫蝨新話》作「中天」、《藏一話腴》作「天心」)萬國明。 (見《後山詩話》,校以《說郛》本《藏一話腴》、陳善《捫蝨新話》卷二。 題從《捫蝨新話》。 《藏一話腴》謂此二句係國史據《日詩》)潤色之。 (按:宋人均記載匡胤二詩爲其微時作。 若可信,當作於晉漢之際。 )。
若知天地本同根,終不應來更問人。 卻得南泉親指似,等閑花發夢中春。
蒼煙迷野色,林谷尚微分。 暮雨已吹幔,層巖猶出雲。 晚風時斷續,落葉自繽紛。 寂寞窮山裏,何堪入夜聞。
偶因借得官書讀,小札于君一向疏。 忽寄江湖詩百紙,梅花擔上雪晴初。
對芳樽,老來萬事不足論。 朱唇皓腕年少伴,青山白雲居士鄰。 對芳樽,老來萬事不足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