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琵琶泓石壁詩刻(按《山西通志》《山右金石記》卷九著錄《》,謂「詩七古一首,見《鳯臺縣志》。」檢《全唐詩》無考卷有權澈五言《題沈黎城》一首。此七古《琵琶泓詩》,蓋未收。)

〔唐朝〕 權澈

咨予白髪年,始佐丹水曲。 夙願解塵組,幸兹洗煩欲。 琵琶翠泓湛且清,屏風畫壁勢相迎。 檉柏颼飀雜風雨,龜龍睗睒游虛明。 北行七里有靈跡,潭中聖字看歷歷。 一符君德應明時,一契吾真誓幽適。 由來此泓□□傳,今夕覩之信可憐。 夷猶頓使宦積薄,日暮濯纓心浩然。 (見乾隆四十八年官刊本《鳯臺縣志》卷十七)(此詩又見胡聘之《山右石刻叢編》卷七,詩題作《琵琶泓作幷序》。 詩前有序,錄如次:「予頃嘗秉憲,負譴而遷,才散數奇,屢移邦國。 爰初至止,即聞有兹勝,迨今一游,果覯殊絕。 澄灣納溜,激射成雷,峭壁迴景,周流如畫,嘉木潛鱗,又不可名也。 北去七里復有石潭焉,潭中有聖字,了了可覩,峰巒相屬,宛似屏障。 閒行其中,潛洞幽窟,信爲靈異。 予超然有獨往之意,而賦是詩。 」詩中有二處稍異。 第六句「相迎」作「相適」,疑誤。 第十五句琵琶泓石壁詩刻「宦積」作「宣清」,疑原應作「宦情」。 )(〖1〗《鳯臺縣志》〖姚學甲等纂修〗卷十九《輯錄部》謂:「唐清九壁詩序石刻在琵琶泓,朝議大夫高平郡別駕權澈詞,錢塘縣尉瑯琊王紓書,天寶五載夏五月二十日。 從末行逆讀自序,其秉憲被譴,來佐丹曲,訪兹勝遊,詩字俱佳。 考天寶五載、元宗丙戌。 權澈名,新舊《唐書》俱不載。 權氏,《宰相世系表》及姓族諸書並無其人,或非天水一族也。 郡人王紓,想以瑯琊地望而係之。 」)。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延英殿玉靈芝詩三章章八句 一

    玉殿肅肅,靈芝煌煌。 重英發秀,連葉分房。 宗廟之福,垂其耿光。

    肅宗皇帝 唐宋诗
  • 東潭宴餞河南趙少府

    十載奉戎軒,日聞君子言。 方將賀榮爵,遽乃愴離尊。 岸轉臺閣麗,潭清弦管繁。 松篁難晦節,雨露不私恩。 坐使吏相勉,居爲儒所尊。 可憐桃李樹,先發信陵門。

    盧綸 唐宋诗
  • 弔比干墓

    殷辛帝天下,厭爲天下尊。 乾剛既一斷,賢愚無二門。 佞是福身本,忠是喪己源。 餓虎不食子,人無骨肉恩。 日影不入地,下埋冤死魂。 有骨不爲土,應作直木根。 今來過此鄉,下馬弔此墳。 靜念君臣間,有道誰敢論。

    孟郊 唐宋诗
  • 詠漢高祖

    百戰方夷項,三章且代秦。 功歸蕭相國,氣盡戚夫人。

    于季子 唐宋诗
  • 賀幸普濟寺應制

    南方寶界幾由旬,八部同瞻一佛身。 寺壓山河天宇靜,樓懸日月鏡光新。 重城柳暗東風曙,複道花明上苑春。 向晚鑾輿歸鳳闕,曲江池上動青蘋。

    廣宣 唐宋诗
  • 緣識 其六四

    懸鑒高明鬼亦愁,方知研醜更玄幽。 恒持大道真空理,清靜烟波可自由。

    宋太宗 唐宋诗
  • 頌古十七首 其一七

    全鋒敵勝鐵牛機,電掣雷奔已是遲。 等閒活捉盧陂老,縱饒猛略若爲施。 君不見,寰中意氣,閫外威權,擬議衝前總滅門。

    釋鼎需 唐宋诗
  • 遠繼杜參謀,近追蘇玉局。

    鄒宗謨 唐宋诗
  • 花時遍逰諸家園十首 其四

    花陰掃地置清尊,爛醉歸時夜已分。 欲睡未成欹倦枕,輪囷帳底見紅雲。

    陸游 唐宋诗
  • 新晴

    陰雲忽掃盡,朝日吐清光。 萬里不礙日,衆鳥欣哢吭。 草樹已摇落,山川尚鬰蒼。 百事擇佳日,佳日唯晴陽。

    梅堯臣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