黟峰翠色自天流,直下青冥豁素秋。 閒倚朱欄頻北望,只宜名作巨門樓。 (〖1〗詩見康熙十八年閔麟嗣撰《黃山志定本》卷六,乾隆間刊刻。 此詩承儀徵吳白匋先生見告。 按原志附注曰:「程弘志云:按《一統志》:刺史有從兄棄官學道,號於方外,刺史爲築室於問政山,山始名問政。 」望按:《金石萃編》卷八十有于德晦題名,在李虞仲題名之左,曰「監察御史于德晦」,題名後紀「大中六年三月廿四日」云云。 又《長安志》務本坊有左散騎常侍于德晦宅。 〖大興徐松撰《唐兩京城坊考》卷二所記同〗)。
无
其他无
〔唐朝〕 于德晦
黟峰翠色自天流,直下青冥豁素秋。 閒倚朱欄頻北望,只宜名作巨門樓。 (〖1〗詩見康熙十八年閔麟嗣撰《黃山志定本》卷六,乾隆間刊刻。 此詩承儀徵吳白匋先生見告。 按原志附注曰:「程弘志云:按《一統志》:刺史有從兄棄官學道,號於方外,刺史爲築室於問政山,山始名問政。 」望按:《金石萃編》卷八十有于德晦題名,在李虞仲題名之左,曰「監察御史于德晦」,題名後紀「大中六年三月廿四日」云云。 又《長安志》務本坊有左散騎常侍于德晦宅。 〖大興徐松撰《唐兩京城坊考》卷二所記同〗)。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喚起窗全曙,催歸日未西。 無心花裏鳥,更與盡情啼。
一閣見一郡,亂流仍亂山。 未能終日住,尤愛暫時閑。 唱棹吳門去,啼林杜宇還。 高僧不可羨,西景掩禪關。
門外塵飛暑氣濃,院中蕭索似山中。 最憐煮茗相留處,疎竹當軒一榻風。
常聞漢武帝,爰及秦始皇。 俱好神仙術,延年竟不長。 金臺既摧折,沙丘遂滅亡。 茂陵與驪嶽,今日草茫茫。
茲山余初來,掩冉柿葉青。 相去未三月,柿花亦已零。 及茲尋去路,纍纍滿空庭。 人生豈無情,眷眷不忍行。 嚴霜八九月,百草不復榮。 唯君粲丹實,獨掛秋空明。 寄語看園翁,勿使墮秋風。 願比櫻桃春,置之大明宮。
門外黄塵撲面飛。
憶昔知公日,東嘉逆旅中。 遊從三月久,談笑一樽同。 却暑瓜盤綠,烹鮮鱠筯紅。 傷心棲止地,萬事轉頭空。
牆頭荔子已爛斑。
紅爐起浪拍天飛,疾焰過風孰敢窺。 任是三頭并六臂,到此休誇第一機。
欲問更長短,江村無鼓鼙。 客懷如酒病,秋夜與年齊。 被冷失孤蝶,霜清聞遠鷄。 終年爲蕩子,尺紙愧山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