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齋北望春光好,平楚無雲秋望寬。 清氣爽時塵外見,碧煙飛處静中看。 争高千仞山皆讓,並秀三峯色也寒。 莫怪寓名同嶽號,暫圖瞻眺近長安。 (見康熙十八年閔嗣撰《黃山志定本》卷六,書刻於乾隆間。 )(〖1〗詩後原附按語:「汪晉穀云:唐有兩韋綬,一德宗朝翰林學士,一穆宗朝吏部尚書。 以《石門巖志》辨之,當是德宗朝者。 」〖2〗望按:《金石萃編》卷八十有「華陰縣令韋綬」題名,次「檢校水部員外郎崔熲」題名後。 韋綬題名下刻「貞元元年二月六日記」九字。 )。
无
其他无
〔唐朝〕 韋綬
郡齋北望春光好,平楚無雲秋望寬。 清氣爽時塵外見,碧煙飛處静中看。 争高千仞山皆讓,並秀三峯色也寒。 莫怪寓名同嶽號,暫圖瞻眺近長安。 (見康熙十八年閔嗣撰《黃山志定本》卷六,書刻於乾隆間。 )(〖1〗詩後原附按語:「汪晉穀云:唐有兩韋綬,一德宗朝翰林學士,一穆宗朝吏部尚書。 以《石門巖志》辨之,當是德宗朝者。 」〖2〗望按:《金石萃編》卷八十有「華陰縣令韋綬」題名,次「檢校水部員外郎崔熲」題名後。 韋綬題名下刻「貞元元年二月六日記」九字。 )。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擾擾換時節,舊山琪樹陰。 猶乖清漢志,空負白雲心。 廣陌埃塵遠,重門管吹深。 勞歌極西望,芸省有知音。
中禁夕沈沈,幽篁別作林。 色連雞樹近,影落鳳池深。 爲重凌霜節,能虛應物心。 年年承雨露,長對紫庭陰。
椿兒繞樹春園裏,桂子尋花夜月中。 (見《桂苑叢談》)(按:《全唐詩》卷五一一收二句,缺題,今補出。 )。
雙眉學新綠,二臉例輕紅。 言模(一作摸)出浪鳥,字寫入花蟲。
不復青銅照瘁顔,耄荒從諫若移山。 只將女子論賢否,陶母當時亦翦鬟。
老去疏慵厭仕途,歸來林下學真如。 不思身外千般事,只占人間一味愚。 但得清尊長對客,縱添白髮亦從渠。 世間達宦多憂畏,胸次還能似我無。
不向三苗境上過,此身端怯洞庭波。 浪翁未免敖牙戲,漁父時爲欵乃歌。 蟲喜年豐頻擣米,鳥憂沙漲自淘河。 可無好處如鄉里,橘綠橙黄恨不多。
轆轤罥寒田雀饑,江梅落蛀兔脚肥。 枯腸一夜轉雙轂,眼光吹上蝦蟆衣。 巖腹新晴山鬼哭,女媧墳外春風歸。 繭村紙簾大如蓆,拆拆藜杖金雀飛。
平生聞若人,筆墨極奇峭。 相望二千里,安得接談笑。 一朝獲其詩,驚喜踰素料。 夜窗取吟諷,寒燈耿相照。 舂容清廟歌,縹緲蘇門嘯。 蹴天浙江濤,照野楚山燒。 每篇十過讀,玩味頭屢掉。 正如啜名酒,雖愛不忍釂。 看君亦華髮,氣壓萬年少。 予昔從茶山,辱賞三語妙。 文章老不進,憔悴今可吊。 誰知牛車鐸,黄鐘乃同調。 願君時來過,勿恤俗子誚。
人間聲利場,疾馳不知反。 營營計毫末,一益昧百損。 徐侯大雅士,探道自其本。 策勳虛明地,外累不待遣。 出能同光塵,歸念寄蕭散。 著亭得勝處,竹茂水清淺。 亭中眎亭外,畏塗塵瞇眼。 翛然得此心,萬化無餘藴。 老我尚問津,人與室俱遠。 向來卜鄰計,欲舞嘆袖短。 會當尋此盟,蔬飯同茗椀。 灑落無何遊,共閲世沈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