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此詩亦見《永樂大典》卷一三四五○「二寘」「士」字「處士」條。 〖十四函一百三十七冊〗。 )讀盡儒書鬢皓然,身遊城市(《大典》作「下」)意林泉。 已因駿馬成三逕,猶恨胡麻欠一廛。 真玉比來曾不磷,直鈎從此更誰憐? 遺民莫恨無高躅,陶令而今亦甚賢。
无
其他无
〔唐朝〕 張祜
(按此詩亦見《永樂大典》卷一三四五○「二寘」「士」字「處士」條。 〖十四函一百三十七冊〗。 )讀盡儒書鬢皓然,身遊城市(《大典》作「下」)意林泉。 已因駿馬成三逕,猶恨胡麻欠一廛。 真玉比來曾不磷,直鈎從此更誰憐? 遺民莫恨無高躅,陶令而今亦甚賢。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風起竹間螢影亂,月明江上笛聲多。 夜靜檻前調綠綺,日高窗下戴烏紗。 漁艇遠飄滄海上,草堂深鎖白雲間。 柴門半掩潮光裏,野徑斜分草色中。
陶穀又嘗奉使兩浙,獻詩二十韻於錢俶,其末云云。 時穀官是丞郎,職爲學士,奉命小邦,獻詩已是失體,復有掃門之句,何辱命之甚也。 此生頭已白,無路掃王門。 (《國老談苑》一)。
百戰沙場碎鐵衣,城南已合數重圍。 突營射殺呼延將,獨領殘兵千騎歸。
宋玉東家女,常懷物外多。 自從圖渤海,誰爲覓湘娥。 白鷺栖脂粉,赬魴躍綺羅。 仍憐轉嬌眼,別恨一橫波。
雲濤雪浪渺無邉,一簇溪橋客聚船。 輿衛欲休紅日下,幾家茅舍起炊烟。
張公一去二百載,傑閣依然横靄中。 徙倚看碑仍看畫,時聞柏子落秋風。
單衣初著下湖天,飛蓋相隨出郭船。 得雨人人喜秧信,祈蠶戶戶斂神錢。 黄雞煮𦞦無停筯,青韭淹葅欲墮涎。 丞相傳聞又三押,衡茅未改日高眠。
隨分哦詩足散愁,老懷何用更冥搜。 聿來胥宇蟻移穴,無以爲家燕入秋。 蓋世功名吹劍首,平生憂患淅矛頭。 從今歸去便歸去,未到無顔見白鷗。
三年遥望瞿塘峽,獨立西風首重回。 一騎翩翩飛詔去,片帆渺渺下江來。 平生不願侯萬戶,今日重欣酒一杯。 聞道日邊催覲速,不須歸路更徘徊。
我讀精舍篇,夢作山中客。 從公夜不眠,寒燈歌白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