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惠泉

〔唐朝〕 宇文鼎

璞玉耀荆山,山根竇玉泉。 有聲清出籟,凝色碧於天。 曉靜微涵日,春晴淺浸煙。 巖花紅影密,啼鳥下沙壖。 (見《湖北金石志》。 )(〖1〗詩末原題「寶曆□年二月廿一日」九字。 〖2〗《湖北金石志》:「案石碑高二尺四寸,寬三尺一寸,首行書『惠泉』二字,次行漫漶莫辨,當是作詩人姓名。 中六行行書五律一首云〖詩不重錄〗。 末行書『寶曆□年二月廿一日』,字徑二寸許。 案鄭漁仲《金石畧》載荆門軍有宇文鼎《惠泉詩》。 新舊《唐書》無鼎傳,《全唐詩》亦未之及。 是刻雖闕其名,然以年號與鄭氏所載證之,詩爲文鼎作無疑。 唐代詩人湮沒無聞者,正復不少,今荆門象山石壁留此《惠泉》詩刻,以傳文鼎之名,不可謂非幸矣。 」)。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浣溪沙

    桃李溪边驻画轮。 鹧鸪声里倒清尊。 夕阳虽好近黄昏。 香在衣裳妆在臂,水连芳草月连云。 几时归去不销魂。

    苏轼 宋词
  • 调啸・调笑令

    归雁。 归雁。 饮啄江南南岸。 将飞却下盘桓。 塞北春来苦寒。 苦寒。 苦寒。 寒苦。 藻荇欲生且住。

    苏辙 宋词
  • 水调歌头

    四坐且勿语,听我醉中吟。 池塘春草未歇,高树变鸣禽。 鸿雁初飞江上,蟋蟋还来床下,时序百年心。 谁要卿料理,山水有清音。 欢多少,歌长短,酒浅深。 而今已不如昔,后定不如今。 闲处直须行乐,良夜更教秉烛,高会惜分阴。 白发短如许,黄菊倩谁簪。

    辛弃疾 宋词
  • 绿头鸭・多丽

    叹飘零。 离多会少堪惊。 又争如、天人有信,不同浮世难凭。 占秋初、桂花散采,向夜久、银汉无声。 凤驾催云,红帷卷月,泠泠一水会双星。 素杼冷,临风休织,深诉隔年诚。 飞光浅,青童语款,丹鹊桥平。 看人间、争求新巧,纷纷女伴欢迎。 避灯时、彩丝未整,拜月处、蛛网先成。 谁念监州,萧条官舍,烛摇秋扇坐中庭。 笑此夕、金钗无据,遗恨满蓬瀛。 欹高枕,梧桐听雨,如是天明。

    辛弃疾 宋词
  • 蓦山溪

    翠环惊报,叶底梅如弹。 小摘试尝看,齿微酸、生香不断。 烟丸露颗,肥得颊儿红,还欲近,浅黄时,风雨催残半。 何如珍重,剩著冰盘荐。 持酒劝飞仙,似江梅、累累子满。 饶将风味,成就与东君,随鼎鼐,著形盐,早趁调羹便。

    黄人杰 宋词
  • 浣溪沙

    迎客西来送客行。 堆堆历历短长亭。 殢人残酒不能醒。 烟染暮山浮紫翠,霜凋秋叶复丹青。 凭谁图写入银屏。

    石孝友 宋词
  • 谒金门

    云树直。 雨歇半空犹湿。 山影插尖高几尺。 依依衔落日。 远岸双飞鸂鶒。 一水无情自碧。 飒飒白苹风正急。 断肠人独立。

    石孝友 宋词
  • 满江红

    五十头颅,早已觉、飞腾景暮。 愁眼看、蜂黄蝶粉,草烟花露。 莫做阳台云雨梦,休怀渭北春天树。 怅城闉、多少踏青人,红尘路。 怀古恨,凭书诉。 倾国貌,障羞妒。 记山阴陈迹,群贤星聚。 对景裁诗真漫与,看花不饮成虚负。 问落红、千点总随流,归何处。

    郭应祥 宋词
  • 水调歌头

    帝念重湖远,使者选清强。 关西夫子人杰,搅辔出鸳行。 熊楚一天坐镇,虎节三台更历,号令肃秋霜。 褰帷间风俗,原隰总生光。 瞻南极,朝北斗,酌霞觞。 潢池息浪奏凯,筹饷属萧张。 一点眉间多,一札日边有诏,香案侍东皇。 岁岁蓬壶宴,好景对枨黄。

    章斯才 宋词
  • 贺新郎

    多少龙头客。 数从前、何官不做,清名难得。 万里将旜归报汉,青锁还应催当夕。 又一叶、扁舟去国。 许史庐前车成雾,未如公、正怕云霄逼。 留不尽,二三策。 一声千里楼前笛。 遏天涯、浮云不断,镇长秋色。 试上层楼分明看,无数水遥山碧。 问此意、有谁曾识。 独抱孤衷苍茫外,满阑干,都是长安日。 终有待,佐皇极。

    魏了翁 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