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糾峯別業

〔唐朝〕 呂從慶

糾峯嶺半樹森然,伐竹編成翠底廛。 雜客不來塵思少,落花啼鳥自年年。 。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讀小弟詩有感因口號以示之

    憶吾未冠賞年華,二十年間在咄嗟。 今來羨汝看花歲,似汝追思昨日花。

    呂溫 唐宋诗
  • 漫作

    月色莫來孤寢處,春風又向別人家。 梁園桃李雖無數,斷定今年不看花。

    裴夷直 唐宋诗
  • 長安雜題長句六首 五

    洪河清渭天池濬,太白終南地軸橫。 祥雲輝映漢宮紫,春光繡畫秦川明。 草妬佳人鈿朵色,風回公子玉銜聲。 六飛南幸芙蓉苑,十里飄香入夾城。

    杜牧 唐宋诗
  • 力疾山下吳邨看杏花十九首 一

    春來漸覺一川明,馬上繁花作陣迎。 掉臂只將詩酒敵,不勞金鼓助橫行。

    司空圖 唐宋诗
  • 懷廬嶽書齋

    長憶在廬嶽,免低塵土顏。 煮茶窗底水,採藥屋頭山。 是境皆遊遍,誰人不羨閑。 無何一名繫,引出白雲間。

    杜荀鶴 唐宋诗
  • 詩三百三首 一六九

    儂家暫下山,入到城隍裏。 逢見一羣女,端正容貌美。 頭帶蜀樣花,燕脂塗粉膩。 金釧鏤銀朵,羅衣緋紅紫。 朱顏類神仙,香帶氛氳氣。 時人皆顧盼,癡愛染心意。 謂言世無雙,魂影隨他去。 狗齩枯骨頭,虛自舐脣齒。 不解返思量,與畜何曾異。 今成白髮婆,老陋若精魅。 無始由狗心,不超解脫地。

    寒山 唐宋诗
  • 擷芳詞

    風搖蕩,雨濛茸,翠條柔弱花頭重。 春衫窄,香肌濕,記得年時,共伊曾[摘]。 都如夢,何曾共,可憐孤似釵頭鳳。 關山隔,晚雲碧,燕兒來也,又無消息。

    無名氏 唐宋诗
  • 登樓

    空(〖1〗《唐詩紀事》、《全唐詩》二五三作王之渙,《全唐詩》二○三又作處士朱斌。 〖2〗武后嘗吟詩云云,問是誰作,李嶠對曰:「御史朱佐日詩也。 」賜綵百疋,轉侍御史。 ○《輿地紀勝》五《平江府·人物》、《中國人名大辭典》)(〖此詩作者凡有三說。 其一爲王之渙作,題作《登鸛鵲樓》,以《文苑英華》卷三一二所收爲最早,宋執行所著《溫公續詩話》、《夢溪筆談》卷十五、《唐詩紀事》卷二六皆沿之,今人亦多從此說。 其二爲朱斌作,以收詩迄止年代距王之渙去世僅隔二年〖天寶三載〗的芮挺章《國秀集》卷下爲最早,同書亦收有王之渙詩。 其三即朱佐日作,除《輿地紀勝》外,又見於《記纂淵海》卷二十四及《吳郡志》卷二十二,《吳郡志》幷注明此條出自《翰林盛事》。 《翰林盛事》爲唐人張著撰,約撰成於大曆、貞元間,今已佚,《郡齋讀書志》卷二、《直齋書錄解題》卷五均著錄。 以三說出現的次第言,朱斌最早,朱佐日次之,王之渙爲最遲。 《千唐誌齋藏誌》九○○頁有朱佐日墓誌,官武强縣尉,待物人,天寶十三載卒,年四十九,似爲另一人。 〗)。

    朱佐日 唐宋诗
  • 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 六十九

    三度曾經游此地,從緣權順世間情。 登山雖有謝安志,遁迹慚無慧遠名。 翠疊寒枝松未老,影深幽徑竹新成。 莫言去住關懷抱,雲本無心水自清。 (見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上海商務印書館民國二十三年綫裝鉛印本。 )(〖1〗張靖龍云:永明即延壽。 清釋際祥《淨慈寺志》〖《武林掌故叢編》第十三集〗卷十九附著述目中有「《永明壽禪師山居詩》,吳越僧延壽撰」等語。 卷十八明人李日華山居詩序中記載了永明山居詩的刻本來源,序後附錄佛國山人黃樹穀《集山居詩絕句》十首。 旁小字注曰:「集永明壽禪師詩句。 」其詞句與懺庵居士本全部相同。 集句詩後附載和詩諸公云,高峰妙法嗣布衲雍公,嘗居南屏,賡和《永明山居詩》六十九首,楚石梵琦有《和永明山居詩》,梅雪有《和永明山居詩》。 古春云:「永明壽禪師有詩六十九首,慶壽獨庵從和之。 」按元代天目山大覺正等寺布衲祖雍的和作,今存其一,見《西天目祖山志》卷五,步延壽山居詩其二韻。 又懺庵居士《高僧山居詩續編》載元代天台高僧無見先覩《和永明禪師〖山居詩〗韻》六十九首,步韻甚嚴。 從永明山居詩的內容來看,也屬智覺延壽所作無疑。 詳細考證參見拙作《延壽及其佚詩》,載《溫州師專學報》〖社會科學版〗一九八六年第三期。 按:日本《續藏經》本宋釋文沖《慧日永明寺智覺禪師自行錄》末附延壽著作總目,有《山居詩》一卷,當即指以上所錄諸詩。 此書所錄延壽所作詩尚有《詩讚》一卷、《物外集》十卷五百首、《吳越唱和詩》一卷、《光明會瑞應詩》一卷、《供養石橋羅漢一十會祥瑞詩》一卷、《雜歌》一卷、《布金歌》一卷、《定慧相資歌》一卷。 )。

    延壽 唐宋诗
  • 思歸引

    歲崢嶸以高逝兮,辰一往而不返。 夫君胡爲乎,伏幽陵而連蹇。 邈佳人之懷余兮,策予馬之不前。 亙川塗之修阻以紛錯兮,積雪漫漫而蔽天。 期百舍之不息兮,命予駕而勉旃。

    曹勛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