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大滌洞

〔唐朝〕 白元鑒

名山閟靈府,隱士此尋真。 仙去空遺鼓,雲扃不見人。 川源世上異,日月洞中春。 欲出虛無境,應修有待身。 (見《洞霄詩集》。 )(〖1〗鄧牧《洞霄圖志》卷二《山水門·大滌山》條:「大滌山,在宮〖指洞霄宮〗北,凡四峯,於九鎖內最爲巨山。 西洞據其領,石室出其半,天壇冠其顛,皆山中勝處也。 是山以洞名之。 舊志謂大可以洗滌塵心,故名大滌。 ……元同先生劍履瘞山下。 」〖2〗又《洞霄圖志》卷三《洞府門·大滌洞》條:「大滌洞在宮西北半里。 《茅君傳》云第三十四洞天,名大滌元蓋之天。 周圍四百里,……相傳元同先生入游,見龍麟異境,花木鮮繁,自華陽而歸〖望按前文有云:與華陽林屋邃道通〗。 洞門石鼓,廣可尋丈,扣之逄逄有聲。 」)。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駕幸新豐溫泉宮獻詩三首 二

    鸞旂掣曳拂空回,羽騎驂驔躡景來。 隱隱驪山雲外聳,迢迢御帳日邊開。

    上官昭容 唐宋诗
  • 上張水部

    出入門闌久,兒童亦有情。 不須將姓字,長說向公卿。 每許連牀坐,時容並馬行。 恩深轉無語,懷抱自分明。

    劉得仁 唐宋诗
  • 喜侯舍人蜀中新命三首 二

    却搜文學起吾唐,暫失都城亦未妨。 錦里幸爲丹鳳闕,幕賓徴出紫微郎。 來時走馬隨中使,到日援毫定外方。 若以掌言看諫獵,相如從此病輝光。

    黃滔 唐宋诗
  • 送判官赴京

    闕下情偏已絕稀,天涯身遠復相依。 庭花每對從容落,夜燭多同笑語歸。 君子是行應柏署,鄙人何望即柴扉。 青雲若遇交親話,白璧無心待發揮。

    薛能 唐宋诗
  • 謝友人惠箋紙幷筆

    范陽從事獨相憐,見惠霜毫與彩箋。 三副緊纏秋月兔,五般方翦蜀江煙。 宵徵覺有文通夢,日習慚無子諒篇。 欲着不將兩處用,歸山閑向墨池前。 (蘇易簡《文房四譜》四《紙譜》)。

    周朴 唐宋诗
  • 竹枝詞二首 其二

    亂繩千結絆人深,越蘿萬丈表長尋。 楊柳在身垂意緒,藕花落盡見蓮心。

    孫光憲 唐宋诗
  • 谷堂真贊 其一

    冰出水,玉出石,破獍出窠母遭食。 宗師得法,佛祖避席。 正令當行,十方辟易。 耕者驅其牛,饑者奪其食。 龍驤虎驟,鐵眼銅睛。 到繩牀角頭,則不寒而慄。 有此體裁,具此作略,是真臨濟兒孫,黄龍頭角。 東山與麽讚之,何曾一字讚著。

    釋慧空 唐宋诗
  • 題黄陵二妃祠

    帝子當年恨幾多,楚山千疊鬰嵯峨。 淚痕點滴留斑竹,寶瑟悲凉隔素波。 媯汭舊存虞史載,蒼梧誰證汲書訛。 凄凉弔古堪傷處,那更瀟湘接汨羅。

    王遵 唐宋诗
  • 樂溫舟中作

    密雲卷雨歸空山,暮林接翅昏鴉還。 須臾水面明月出,滄江萬頃瑠璃寒。 波平汗漫天無風,水光月色相爲容。 臨流愛此無盡碧,乘月直下滄浪中。 江心石出高崔嵬,水作鏡面無停埃。 琉璃萬頃忽破碎,知是一葦橫江來。 中流與月更媚嫵,湛湛無聲翠光舞。 飄然長嘯順流下,櫂夫請留恐仙去。 姑令結纜寒沙邊,月方正中光入船。 洗杯索酒屬明月,今夕之樂寧非天。

    晁公遡 唐宋诗
  • 出城至呂公亭按視修堤

    翠靄横山澹日昇,孤亭聊借曲欄憑。 霜威漸重江初縮,農事方休役可興。 重阜護城高歴歴,千夫在野築登登。 寓公僅踵前人迹,伐石西山恨未能。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