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奉和座主尚書避難過維陽寵示絕句三首(「陽」,疑當作「揚」。) 三

〔唐朝〕 崔致遠

濟川終望拯湮沉,喜捧清詞渲俗襟。 唯根吟歸滄海去,泣珠何計報恩深。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左思裁賦日,王充作論年。 光隨錦文發,形帶石巖圓。 積潤循毫裏,開池小學前。 君苗徒見爇,誰詠士衡篇。

    李嶠 唐宋诗
  • 失鶴二首 二

    華表翹風未可期,變丁投衛兩堪疑。 應緣失路防人損,空有歸心最我知。 但見空籠拋夕月,若何無樹宿荒陂。 不然直道高空外,白水青山屬臘師。

    薛能 唐宋诗
  • 題西平王舊賜屏風

    曾向金扉玉砌來,百花鮮濕隔塵埃。 披香殿下櫻桃熟,結綺樓前芍藥開。 朱鷺已隨新鹵簿,黃鸝猶濕舊池臺。 世間剛有東流水,一送恩波更不廻。

    溫庭筠 唐宋诗
  • 明君詞

    北望單于日半斜,明君馬上泣胡沙。 一雙淚滴黃河水,應得東流入漢家。

    王偃 唐宋诗
  • 讖 九

    捧(《天聖廣燈錄》作「奉」)物何曾捧,(捧者,惠字)言懃又不懃。 (懃者,能也。 六祖名能)唯書四句偈,(唯書四句偈者,神秀和尚呈四句偈,□能和尚亦呈四句偈,故言四句偈)將(《天聖廣燈錄》作「爲」)對瑞田人。 (瑞田人者,神秀和尚南陽嘉禾縣瑞田人)心裏能藏事,(能藏者懷,則懷信也)說向漢江濱。 (說向者,說法也。 漢江濱者,馬大師漢州人也。 馬大師求佛心印,讓和尚說向道一也)湖波探水月,(湖波者,曹溪也。 探水月者,得也。 讓大師於六祖身邊得傳心印)將照二三人。 (二三者,六。 讓大師傳法弟子六人,言六人者,一道一得心,二智遠得眼,三常浩得眉,四神照得鼻,五坦然得耳,六嚴峻得耳,是爲六人也)。

    菩提達摩 唐宋诗
  • 旅次丹陽郡遇康侍御宣慰召募兼別岑單父

    客心暮千里,回首煙花繁。 楚水渡歸夢,春江連故園。 羈人懷上國,驕虜窺中原。 胡馬暫爲害,漢臣多負恩。 羽書晝夜飛,海內風塵昏。 雙鬢日已白,孤舟心且論。 繡衣從此來,汗馬宣王言。 憂憤激忠勇,悲歡動黎元。 南徐爭赴難,發卒如雲屯。 倚劒看太白,洗兵臨海門。 故人亦滄洲,少別堪傷魂。 積翠下京口,歸潮落山根。 如何天外帆,又此波上尊。 空使憶君處,鶯聲催淚痕。

    劉長卿 唐宋诗
  • 喜晴

    始喜晴天照眼明,忽驚風雨報秋聲。 天公也念悲秋客,還掃羣陰作晚晴。

    吳芾 唐宋诗
  • 朝天菊

    但見荼䕷能上架,那知甘菊解朝天。 亭亭秀出風烟上,冷落東籬却可憐。

    洪邁 唐宋诗
  • 塗中雜興 其一

    畏日炎炎火傘張,扁舟挂席泛滄浪。 飛流濺沫傾三峽,過嶮方知有底忙。

    李洪 唐宋诗
  • 挽余丞相 其二

    暑路驅紅旆,天書趣紫泥。 長沙元忌鵩,太歲又逢鷄。 挽鐸春風咽,銘旌夕照低。 冠車紛會葬,桃李自成蹊。

    虞儔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