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後記

〔唐朝〕 孫望

右《全唐詩補逸》二十卷。 是稿初印於丙子歲(一九三六年),當時收詩止二百七十有奇,暫分七卷,名曰《全唐詩補逸初稿》。 稱《初稿》者,蓋欲賡揚裒集,期畢功釐定於他日也。 其明年而蘆溝變起,舉家流徙,奔走萬里,藏書既失,舊業盡廢,甯居之不遑,奚論撰輯。 荏苒八載,抗戰勝利,始得復返金陵。 顧政敝民窮,生事維艱,丁彼衰世,徒知騰議於私室,已無心於學問矣。 及己丑歲(一九四九年)而雄旆南指,落葉東飄,日出曜景,積瘴煙銷,慶堯宇之得蘇,見山河之重締,薄海同歡,余寧獨異? 自來南師,將三十年矣,生計豐足,心神怡暢,得黨政之關懷,承師友之相勉,於教學之餘,復得游心翰府,繼事蒐聚,雖四凶逞虐之日,猶未嘗或輟。 積之既久,漸成卷帙,略加編次,合之舊稿,得詩近八百篇,離爲二十卷,仍其名曰《全唐詩補逸》。 自維頭白齒脫,精力有竭,而唐詩散佚,遠不止外,倘假我以年,其增輯續補,願待來日,則茲編雖稱《全唐詩補逸》,仍以初稿目之可耳。 惟昔丙子舊稿,收韋莊《秦婦吟》一首,又曾錄《雲謠集雜曲子》三十首及無名氏詞等爲一卷,今王重民氏《敦惶曲子詞集》及《補全唐詩》既悉數絬刊矣,故從刪。 又《全唐詩》以日人朝衡及新羅公主金真德等雜於唐詩人之列,茲編則集日人及新羅人之與唐土人士有交往酬唱者,各自成卷,標以「友邦」之目,附於編末,意欲存當時文化交流之跡云爾。 此則有異於《全唐詩》體制者。 值茲付印之際,畧記前後過程如此。 戊午歲(一九七八年)秋,孫望記於南京師範學院。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定风波

    伫立长堤,淡荡晚风起。 骤雨歇、极目萧疏,塞柳万株,掩映箭波千里。 走舟车向此,人人奔名竞利。 念荡子、终日驱驱,争觉乡关转迢递。 何意。 绣阁轻抛,锦字难逢,等闲度岁。 奈泛泛旅迹,厌厌病绪,迩来谙尽,宦游滋味。 此情怀、纵写香笺,凭谁与寄。 算孟光、争得知我,继日添憔悴。

    柳永 宋词
  • 离亭燕・离亭宴

    一带江山如画。 景物向秋潇洒。 水浸碧天何处断,霁色冷光相射。 橘树荻花洲,掩映竹篱茅舍。 天际客帆高挂。 烟外酒旗低亚。 多少六朝兴废事,尽入渔樵闲话。 怅望倚层楼,红日无言西下。

    孙浩然 宋词
  • 满江红

    清颖东流,愁目断、孤帆明灭。 宦游处、青山白浪,万重千叠。 孤负当年林下意,对床夜雨听萧瑟。 恨此生、长向别离中,添华发。 一尊酒,黄河侧。 无限事,从头说。 相看恍如昨,许多年月。 衣上旧痕馀苦泪,眉间喜气添黄色。 便与君、池上觅残春,花如雪。

    苏轼 宋词
  • 河传

    大官无闷。 刚被傍人、竟来相问。 又难为□□敷臣。 且只将、甘草论。 朴消大戟并银粉。 疏风紧。 甘草闲相混。 及至下来,转杀他人。 尔甘草、有一分。

    郭讵 宋词
  • 青玉案

    小篷又泛曾行路。 这身世、如何去。 去了还来知几度。 多情山色,有情江水,笑我归无处。 夕阳杳杳还催暮。 练净空吟谢郎句。 拭祷波神应见许。 帆开风转,事谐心遂,直到明年雨。

    李之仪 宋词
  • 水调歌头

    螯禁辍颇牧,熊拭赖龙黄。 一时林莽千险,蜂午要驱攘。 金版六韬初拭,烟敛山空野回,低草见牛羊。 旒纩释南顾,戈甲濯银潢。 玉书下,褒懿绩,促曹装。 帝宸天近,红旆东去带朝阳。 归辅五云丹陛,回首楚楼千里,遗爱满潇湘。 应记依刘客,曾此奉离觞。

    张孝祥 宋词
  • 谒金门

    开笑口。 又是茱萸重九。 好水佳山长似旧。 健如黄犊走。 菊蕊峥峥如豆。 风雨轻寒初透。 檐外鹊声谁送酒。 莫闲金碗手。

    洪咨夔 宋词
  • 兰陵王

    古堤直。 隔水轻阴扬碧。 东风路,还是舞烟眠露,年年自春色。 红尘遍京国。 留滞高阳醉客。 斜阳外,千缕翠条,彷佛流莺度金尺。 长亭半陈迹。 记曾系征鞍,频护歌席。 匆匆江上又寒食。 回首处应念,旧曾攀折,依然离恨遍四驿。 倦游尚南北。 恻恻。 怨怀积。 渐楚榭寒收,隋苑春寂。 眉颦不尽相思极。 想人在何处,倚楼横笛。 闲情似絮,更那听,夜雨滴。

    陈允平 宋词
  • 琐窗寒

    驻马林塘,还寻旧迹,雨收秋晚。 残蕉映牖,强把碧心偷展。 记相逢、画堂宴开,乱花影入帘初卷。 正小池涨绿,丝纶曾试,事随鸿远。 凄断。 情何限。 料素扇尘深,怨娥碧浅。 清宫丽羽,漫有苔笺题满。 问低墙、双柳尚存,几时艳烛亲共剪。 但凝眸,数点遥峰,春色青如染。

    黄廷 宋词
  • 踏莎行

    结客千金,醉春双玉。 旧游宫柳藏仙屋。 白头吟老茂陵西,清平梦远沈香北。 玉笛天津,锦囊昌谷。 春红转眼成秋绿。 重翻花外侍儿歌,休听酒边供奉曲。

    周密 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