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前言

〔唐朝〕 童養年

唐詩體制繁複。 前承樂府、古風,後啟律詩、雜言,抒情、說理、敍事、寫景,蔚爲大觀。 上自達官,下至隱逸,文士筆述,民間口傳,遍地開花,豐富多彩。 它在中國詩壇上,也在世界詩歌史上,都占有並將永久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唐、宋、元至明中葉以前,唐詩選本多,而全集少。 明中期以後,漸有人重視唐詩全集的編刻,便斷代分期出書,流傳極少。 如隆慶時吳琯等《唐詩紀》,只成初唐、盛唐。 至清康熙四十五、六年間,纔開始根據胡震亨《唐音統籤》及錢謙益、季振宜連接編輯的《全唐詩集》(只有稿本。 初稿爲不同版本的詩集拼成,有抄有刻,我曾寫出目錄,留備參考。 該稿現在台灣。 清內府舊藏是重抄稿本。 )綜合改編成爲現時仍在通行的《全唐詩》。 《全唐詩》共九百卷,收詩五萬餘首。 因時時急於求成,存在不少缺點錯誤。 近代有不昳,如劉師培、李嘉言等提出勘誤和改編的意見,偶然也提到尚有可補之詩。 日本河世寧能早在我國韓隆時期進行《全唐詩》的輯逸工作,雖然所輯有限,又多屬摘句,最後附李嶠幾首詩的校異,也還是值得歡迎的。 近半個世紀中,有羅振玉、王重民,包括最近舒學等,單從敦惶遺書中先後輯出唐人遺詩共約一百八十首。 只限於文士的雅言詩,而未收民間的口語詩,終令人對唐詩有不全之感。 我在較長時期,對全漢至隋詩、全唐詩,都留心輯補,隨見隨鈔,各有積稿。 現中華書局以《全唐詩》先行再版,廣徵補遺。 最近一年多,我根據原輯加工,僅就手邊可利用的書,加以鈔補,五百五十餘人,詩一千餘首,摘句(一聯一韻作爲一句)二百三十以上,詞三十一首,編爲二十一卷。 現時的工作以補爲主,但也以補帶校。 如不事先反複細校,則又不知缺在何處。 多卷集的大家、名家,比較難補,而零句比全詩更難補。 古今學者中,雖對某一家某一集,進行過專門的研究,而竟不知何者可補,或雖補而反誤。 明、清刻本中,誤補者更多一些。 如《四部叢刊》影印明刊本《張籍集》,極爲錯亂,有《臺城》及其他十題,共十七首,實爲劉禹錫詩,《楊柳送客》等四首,爲李益詩,竟大量收入。 席刻《唐詩百名家集》中,《馬戴集》比《全唐詩》多出《早秋宿崔業居處》以下九首,皆爲秦系詩,又席刻百家有《于鄴集》,江標五十家小集有《于武陵集》。 《唐詩紀事》及《全唐詩》都分作二家,據《唐才子傳》,武陵爲鄴之字,實爲一人。 也有些詩。 見於兩家以上,不能肯定爲某一人詩者,保留詩題,文字出入較大者並存。 有此詩雖有疑問,如王維樂府詩等,也作爲附錄保存,留待後來學者參攷。 以上這些情況,都在詩前、詩後或詩人小傳中,加以說明。 體例問題:現在略依原書凡例,如已有傳的,就不再錄,沒有傳而可以查到的,就畧補小傳。 如暫時查不出,就參照原書前後人次,訂其時代。 否則統依姓名筆劃,集中放在「無世次」一卷之中。 本輯稿每詩後面,都注明出處。 所附小傳及詩解等,大都引用原文,形式近於《宋詩紀事》。 原書補遺、歌謠、神仙等詩,也是如此。 不過有詳、有略、也有遺漏,又多數不注出處。 這對以後校勘或改編《全唐詩》,有一定困難。 本輯稿破除以往慣例,不論帝王將相、朝野人士、婦女、僧道,都按時代先後排刊。 缺姓名而有時代,或有關人物可尋,也依照上例列入。 本輯稿略依《唐詩品彙》及《詩藪》、《唐音癸籤》所論,暫分爲初、盛、中、晚。 五代十國補詩較多,(李調元《全五代詩》晚全唐詩於,缺漏還很多。 )題作《全唐五代詩續補遺》,也是可以的。 胡震亨對胡應麟的論述,比較佩服。 但初、盛、中、晚,具體細分,又不盡相同。 如應麟以李適、孫逖爲盛唐,震亨改爲初唐;應麟以包融爲初唐,劉方平爲中唐,震亨都改爲盛唐;應麟以元載、蘇渙爲盛唐,震亨改爲中唐;應麟以魏謩、孫元宴爲中唐,震亨又改爲晚唐;應麟以杜荀鶴、沈彬、陳陶、黃滔特爲晚唐,震亨改爲閏唐(即五代十國)。 而初、盛、中、晚之中,又各有先後,至于五代十國詩在《全唐詩》中混而不分,現也略依《全五代詩》並參照《五代史》、《十國春秋》加以區分。 本稿是繼《全唐詩》原有補遺輯補的,故稱《續補遺》。 筆者限於時間和水平,目前只能勉成此初稿,難免有誤有漏,至於修改補充,更準確地加以排比,則有待今後進一步的努力。 童養年於安徽大學一九八○年四月。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雜曲歌辭 千里思

    涼州風月美,遙望居延路。 泛泛下天雲,青青緣塞樹。 燕山蘇武上,海島田橫住。 更是草生時,行人出門去。

    李端 唐宋诗
  • 西樓

    小郡大江邊,危樓夕照前。 青蕪卑濕地,白露泬寥天。 鄉國此時阻,家書何處傳? 仍聞陳蔡戍,轉戰已三年。

    白居易 唐宋诗
  • 寄吳山淨上人

    憶共蒲團話夜鐘,別來落葉閟行蹤。 遙知黛色秋常翫,住向靈巖第幾峯。

    顧非熊 唐宋诗
  • 河南嚴尹弟見宿弊廬訪別人賦十韻

    上客能論道,吾生學養蒙。 貧交世情外,才子古人中。 冠上方簪豸,車邊已畫熊。 拂衣迎五馬,垂手憑雙童。 花醥和松屑,茶香透竹叢。 薄霜澄夜月,殘雪帶春風。 古壁蒼苔黑,寒山遠燒紅。 眼看東候別,心事北川同。 爲學輕先輩,何能訪老翁。 欲知今日後,不樂爲車公。

    王維 唐宋诗
  • 酬皇甫侍御見寄時前相國姑臧公初臨郡

    離別江南北,汀洲葉再黃。 路遙雲共水,砧迥月如霜。 歲儉依仁政,年衰憶故鄉。 佇看宣室召,漢法倚張綱。

    劉長卿 唐宋诗
  • 送張秘書充劉相公通汴河判官便赴江外覲省

    前年見君時,見君正泥蟠。 去年見君處,見君已風[摶]。 朝趨赤墀前,高視青雲端。 新登麒麟閣,適脫獬豸冠。 劉公領舟楫,汴水揚波瀾。 萬里江海通,九州天地寬。 昨夜動使星,今旦送征鞍。 老親在吳郡,令弟雙同官。 鱸鱠賸堪憶,蓴羹殊可餐。 既參幕中畫,復展膝下歡。 因送故人行,試歌行路難。 何處路最難,最難在長安。 長安多權貴,珂珮聲珊珊。 儒生直如弦,權貴不須干。 斗酒取一醉,孤琴爲君彈。 臨岐欲有贈,持以握中蘭。

    岑參 唐宋诗
  • 次韻謝表兄張元東見寄

    平生張翰極風流,好事工文妙九州。 燈裏偶然同一笑,書來已似隔三秋。 林泉入夢吾當隱,花鳥催詩歲不留。 安得清談一陶寫,令人絕憶許文休。

    陳與義 唐宋诗
  • 禪人并化主寫真求贊 其二七一

    智明而藏,浄極而光。 四大蛇非蟄,六窗猴不忙。 因緣仍善應,機用更優長。 覿面相逢出思議,自然隨處露堂堂。

    釋正覺 唐宋诗
  • 挽方天貺

    長者雖云歿,流風尚爾存。 宗盟修里巷,家法在兒孫。 馬鬣迷新壟,鳩枝戀故園。 年年春色好,錦障爲誰翻。

    林光朝 唐宋诗
  • 自詠絕句八首 其一

    雙鬢蕭條失故青,躬耕猶得養餘齡。 明時恩大無由報,欲爲鄉鄰講孝經。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