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看牆頭桃樹花,盡是行人眼中血。 (《螢雪叢說》下卷)(宋曾季貍《艇齋詩話》引唐人詩云:「時人有酒送張八,惟我無酒送張八。 君有陌上梅花紅,盡是離人眼中血。 」末二句與此僅數字不同。 《唐詩紀事》卷三一收李約《贈韋況》有「明月照張八」之句,疑此詩亦李約作。 《四庫提要》謂《螢雪叢書》錯誤甚多,作杜詩恐不足爲據。 )。
无
其他无
〔唐朝〕 杜甫
君看牆頭桃樹花,盡是行人眼中血。 (《螢雪叢說》下卷)(宋曾季貍《艇齋詩話》引唐人詩云:「時人有酒送張八,惟我無酒送張八。 君有陌上梅花紅,盡是離人眼中血。 」末二句與此僅數字不同。 《唐詩紀事》卷三一收李約《贈韋況》有「明月照張八」之句,疑此詩亦李約作。 《四庫提要》謂《螢雪叢書》錯誤甚多,作杜詩恐不足爲據。 )。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曉陌春寒朝騎來,瑞雲深處見樓臺。 夜來新雨沙堤濕,東上閤門應未開。
大志無心守章句,終懷上畧致殊功。 保寧帝業青萍在,投棄儒書絳帳空。 密雪曙連葱嶺道,青松夜起柳營風。 將星依舊當文座,應念愚儒命未通。
誰家少年兒,心中暗自欺。 不道終不可,可即恐郎知。
石古苔痕厚,巖深日影悠。 參禪因久坐,老佛總無愁。 (見桂林市文物管理局編《桂林石刻》第一冊)(按:《桂林石刻》編者注:「右摩崖在七星巖口,高一尺五寸,寬九寸,徑一寸五分。 原石已毀,據舊搨本校錄。 」詩末署「釋懷信書」。 同書又載《南溪山元巖磨崖題名》云:「懷信、覺救、惟則、惟亮、無等、無業,元和十二年九同遊。 業記。 」今據以確定作者之時代。 《宋高僧傳》卷十九有《唐揚州西靈塔寺懷信傳》,爲會昌間人。 時代雖相接,然無從證明即此詩作者,故不取。 )。
巧舌如簧總莫聽,是非多自愛憎生。 三人告母雖投杼,百犬聞風只吠聲。 辨玉且寬和氏罪,誣金須認不疑情。 因思疇昔遊談者,六國交馳亦受烹。
朝家禱瓊瑞,天忽賜雄風。 静聽耳轟皷,凍眠身屈弓。 把茅吹卷後,矮柱兀揺中。 拶曉怪威息,太陽升海東。
今朝霜薄風氣和,霽色滿野行人多。 沙平水淺木葉下,揺檝渡口生微波。 建炎避兵奔竄地,誰料白首重經過。 四十餘年萬事改,惟有青嶂高嵯峨。 安得西國蒲萄酒,滿酌南海鸚鵡螺。 侑以吳松長絲之玉鱠,送以邯鄲皓齒之清歌。 向來喪亂汝所記,大地凛凛憂干戈。 偶然不死到老大,爲底苦惜朱顔酡。
空濛五月雨,景氣一番新。 換盡園林葉,洗空衢路塵。 山郵惱行客,野渡滯歸人。 獨有龜堂叟,凉風吹角巾。
南方海物難具名,子魚珍美無與并。 完鱗全乙異臭腥,素鹽漬曝生花輕。 其頭戢戢筠篋盈,出自通印時所評。 遠涉川陸來都城,親賓交遺已見情。 食指嘗動吾竊驚,果獲異味亦足明。
鄴中七雄迹既掃,謝樓夢斷池塘草。 仙李詩人麻竹多,佳句唯傳杜陵老。 省郎句法專後來,壓盡今世詩流才。 并刀翦水有佳致,月中聚雪無纖埃。 穿天出月餘四紀,捉月風流今不死。 從教人售一杯水,自信筆挾風霜字。 次山風味喚仍回,老文猶未磨蒼崖。 收拾明珠百餘斛,寒光入夜闔復開。 我得公詩興嘆慨,千古長留詩卷在。 祇恐天官下取將,人間古貨今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