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樊川長老(《全唐詩》八二五作可止詩○《瀛奎律髓》四七《釋梵類》〖2〗)(原列無世次作者。 今檢齊己《白蓮集》卷三有《覽清尚卷》,知爲唐末人,故移此。 〖2〗另《唐詩紀事》卷七七作可止詩,《唐僧弘秀集》卷十作清尚詩。 )。
无
其他无
〔唐朝〕 清尚〖1〗
贈樊川長老(《全唐詩》八二五作可止詩○《瀛奎律髓》四七《釋梵類》〖2〗)(原列無世次作者。 今檢齊己《白蓮集》卷三有《覽清尚卷》,知爲唐末人,故移此。 〖2〗另《唐詩紀事》卷七七作可止詩,《唐僧弘秀集》卷十作清尚詩。 )。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連城爲寶重,茂宰得才新。 山雉迎舟楫,江花報邑人。 論交飜恨晚,臥病却愁春。 惠愛南翁悅,餘波及老身。
夜光貯懷袖,待報一顧恩。 日向江湖老,此心誰爲論。
府伶呼喚爭先到,家醞提攜動輙隨。 合是人生開眼日,自當年老歛眉時。 丹砂鍊作三銖土,玄髮看成一把絲。 勞寄新詩遠安慰,不聞枯樹再生枝。
仙蹕初傳紫禁香,瑞雲開處夜花芳。 繁弦促管升平調,綺綴丹蓮借月光。
二十屬盧龍,三十防沙漠。 平生愛功業,不覺從軍惡。 今來客鬢改,知學彎弓錯。 赤肉痛金瘡,他人成衛霍。 目斷望君門,君門苦寥廓。
灩灩濕光凌竹樹,寥寥清氣襲衣襟。 不知測穴通潮信,却訝輕漣動鏡心。 夜久即疑星影過,早來猶見石痕深。 轆轤用智終何益,抱甕遺名亦至今。
刺繡非無暇,幽窗自尟歡。 手香江橘嫩,齒輭越梅酸。 密約臨行怯,私書欲報難。 無憑諳鵲語,猶得暫心寬。
一到毘陵心更勞,冷吟閑步擁雲袍。 豈緣思妙塵埃少,自是風清物態高。 野色疎黃連楚甸,故山奇碧隔河橋。 終須愚谷中安致,不是人間好羽毛。
月射冷光新殿宇,風敲清韻古杉松。 問師寶額因何立,笑指橫溪有臥龍。 (見《南嶽總勝集》卷中)。
龍蟠虎踞帝王州,屢歎降旗出石頭。 不惜家居撞壞了,可因歌舞破除休。 露桃滴滴啼宮井,風柳條條絆客舟。 春水一江流未盡,不禁更問幾多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