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陽清淨理,永嘉山水心。 (《蜀中名勝記》八《成都府·資縣》)(〖1〗《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趙郡李氏東祖房有李渭,爲長洲主簿李暄之子。 《蜀中名勝記》卷八引《蜀志補遺》云:「唐李渭爲刺史,有游山詩云〖詩略〗。 刻於等慈寺壁。 」另參後文。 〖2〗《輿地紀勝》卷一五七云:「李渭爲本州刺史,有詩刻留等慈寺。 時與前進士崔公輔同遊,崔有詩略曰:淮陽清靜理,永嘉山水心。 」二句詩頌揚刺史善政多才,以崔作爲近是。 崔公輔爲杜甫同時人,詳《全唐詩續拾》。 )。
无
其他无
〔唐朝〕 李渭
淮陽清淨理,永嘉山水心。 (《蜀中名勝記》八《成都府·資縣》)(〖1〗《新唐書·宰相世系表》趙郡李氏東祖房有李渭,爲長洲主簿李暄之子。 《蜀中名勝記》卷八引《蜀志補遺》云:「唐李渭爲刺史,有游山詩云〖詩略〗。 刻於等慈寺壁。 」另參後文。 〖2〗《輿地紀勝》卷一五七云:「李渭爲本州刺史,有詩刻留等慈寺。 時與前進士崔公輔同遊,崔有詩略曰:淮陽清靜理,永嘉山水心。 」二句詩頌揚刺史善政多才,以崔作爲近是。 崔公輔爲杜甫同時人,詳《全唐詩續拾》。 )。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飄飄蘇季子,六印佩何遲。 早作諸侯客,兼工古體詩。 爾賢埋照久,余病長年悲。 盧綰須征日,樓蘭要斬時。 歲陽初盛動,王化久磷緇。 爲人蒼梧廟,看雲哭九疑。
螢火穿白楊,悲風入荒草。 疑是夢中遊,愁迷故園道。
白石孤標逸鶴形,古人隨類巧安名。 巖花落處見朱頂,夜雨來時聞唳聲。 遼海未曾重寄語,緱山今更請寬程。 若教衛懿如今在,也遣軒車到此迎。
偶得魚鳥趣,復茲水木涼。 遠峰帶雨色,落日搖川光。 臼中西山藥,袖裏淮南方。 唯愛隱几時,獨遊無何鄉。
四明山水天下異,東湖景物尤佳致。 古來奇處蕪沒多,極目空餘老蒼翠。 最稱險奧唯福泉,崒嵂萬仞摩青天。 屹起精藍名壽聖,松風颯颯泉涓涓。 一徑崎嶇通下水,風物人情更淳美。 兩椽茅屋何蕭然,是即吾廬靠山起。 吾嘗終日倚闌干,眼界峨峨碧玉攢。 有時出戶一乘興,枯筇蠟屐隨清湍。 攀蘿直上上水去,烟霞迤邐僧家路。 龍藏虎蟄天地寬,陟岵欷歔空墮淚。 次經象坎白雲庵,陰崖斷谷常青嵐。 中有村墟號韓嶺,漁歌樵斧聲相參。 陶公霞嶼崢嶸出,秀傑緜延數非一。 鼈山孤立水中央,規圓不頼人鑱刻。 地雄山壯泉源豪,七十二溪俱怒濤。 截山突屼起六堰,百尺花蹊金石牢。 鳴桹擲釣漁艇短,數百成羣來往欵。 綠蓑青笠苦忘歸,細雨斜風渾不管。 棲真蘭若唯南隅,聞是徐王舊隠居。 蓮塘十里香風濶,鳧鷖鸂鶒時沉洳。 一帆迅抵青山寺,丈室雲堂高贔屓。 森森松菊蔽村祠,細讀刓碑知故事。 云是皇朝李使君,濬濁澄清利後人。 迄今旱歲頼實利,血食往往長秋春。 破霧穿雲梯磴滑,石脅山腰徧金剎。 濯足清流舒嘯長,篔簹十畝清風戛。 紫衣道士氏曰朱,高論山前結草廬。 客至石壇無俗物,橫琴數曲酒一壺。 對岸二靈只一葦,依約誰家葬龍耳。 夜深踈雨洗遥空,一朵濃雲罩山觜。 金襴禪老今大顛,壞衲蒲團日坐禪。 我行不問西來意,消息還將方寸傳。 烏石山頭滕奧口,泓澄萬丈輝星斗。 過客誰知此地靈,只聞靜夜生龍吼。 鑑湖蕪沒多田疇,臨平車馬尤喧啾。 紛紛未識茲萬頃,神仙窟宅合在東南北西陬。 周游幾千里,此興猶未已。 歸來摸寫筆不停,大匠從其誚狂斐。
新筍漸盈尺,新梢已鋪瓦。 燕雀忽相驚,深沈似隆夏。
郡齋多勝覽,隨處山拱揖。 一亭更留人,小立雲百級。 峰巒方獻狀,霾霧且無集。 是中頗空洞,不礙山色入。
每讀陶潛詩,令人忘世慮。 潛本太尉孫,心遠跡亦去。 不希五斗粟,自種五株樹。 曠然箕山情,復起濠上趣。 今時有若此,我豈不懷慕。
安排看駕趁遊人,禁籞猶遲漢帝巡。 留取晚香天一笑,倩誰寄語主林神。
淤泥除盡藕根空,留得孤芳照病翁。 水面亭亭塵不染,懸知不是蓼花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