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携樽玩桂□。 □□□□□,□□□□□。 □□□□□,□□□□□。 □□□月□,欺曲彩雲中。 □□□□□,合□□□□。 (同前)。
无
其他无
〔唐朝〕 黃土縣尉
□□□幽□,携樽玩桂□。 □□□□□,□□□□□。 □□□□□,□□□□□。 □□□月□,欺曲彩雲中。 □□□□□,合□□□□。 (同前)。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身情長在暗相隨,生魄隨君君豈知。 被頭不煖空霑淚,釵股欲分猶半疑。 朗月清風難愜意,詞人絕色多傷離。 何如飲酒連千醉,席地幕天無所知。
惻愴恆山羽,留連棣萼篇。 佳城非舊日,京兆即新阡。 城郭三千歲,丘陵幾萬年。 唯餘松柏壠,朝夕起寒煙。
到此花宮裏,觀身火宅中。 有爲皆是幻,何事不成空? 晚籟鳴寒谷,秋山響暮鐘。 欲歸林下路,新月上前峯。 (見《金石萃編》卷一百五。 )(〖1〗《金石萃編》王昶按:「雲居上寺,未詳處所。 據詩前稱范陽縣丞吉逾同躋攀于此云云,則寺當在范陽矣。 唐時范陽縣屬涿州,今撿《日下舊聞》引《名勝志》云:『涿州有智度寺,石城東北隅,剙自唐時,有舊碑刻。 其後即雲居寺,俱有石基浮圖。 』疑即此雲居上寺也。 謂之上寺者,以在智度寺之後也。 唐時舊碑刻,或即指此碑。 吉逾諸人之詩,《全唐詩》無一載者,因錄之,以見唐人詩千餘年來淪於草莽、爲人所未見者,蓋不勝紀云。 」〖2〗望按:詩題次行原有「范陽縣丞吉逾」六字,詩序辛酉歲云云。 當是唐德宗建中二年。 石刻於此詩後出「元和四年四月八是范□□」一行,疑此爲刻石年月,而「范□□」疑本是「范某刻」字樣,當是刻工題名。 果爾,則自辛酉賦詩以迄元和四年己丑刻石,其間已歷二十九年矣。 〖吉逾等人詩作於建中二年。 元和題名,陸增祥《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六五錄作「元和四年八月八日范惟清呂〖以下缺〗」幷云此題名雖書於軒轅偉詩首「同前」二字之下,應別標一題,「《萃編》合爲一刻,誤矣」。 〗)。
靈芝出見少人知,此是含玄故不疑。 隠逸大同非妄想,精誠自化豈參差。 翺翔碧落乘雲駕,宛轉虹霓入室時。 至道就中升降等,凡田日用有盈虧。
周郎有舊隠,遠在南山陲。 一笑偶爲樂,九層遂成基。 旁連醉令石,却眺社僧碑。 地遠雲物秀,巖深松桂滋。 當時騖高興,益友相攀追。 樂聖自鼓腹,談經亦軒眉。 風猿助清嘯,谷鳥參朋嬉。 忽引朝閨籍,久乖林下期。 頭白二千石,高蓋復來思。 活活弄新溜,蒼蒼援故枝。 雖云未投紱,良足紓煩疲。 余懷本丘壑,世路方馽羈。 願言獨往客,緬邈心空馳。 稅駕或未晚,從君歌紫芝。
爽氣深秋徹九霄,憑高眼界迥寥寥。 凄風但可開黄菊,零露行應到蓼蕭。
古人有大志,聞鷄非惡聲。 信知酹月意,與此同條生。
終日頻添季子裘,經旬不上仲宣樓。 摩挲酒榼雖堪喜,疏索梅花未免愁。 正苦冰生退吟筆,却思雪作潤耕疇。 乘除擾擾殊多事,獨擁青氈覓睡休。
夢破鷄啼午,心閒鵲噪晴。 焚香槐日永,煮茗麥風清。 掬水洗餘困,看雲生遠情。 時時記花影,自遶曲欄行。
青衿陪祀憶初年,老矣齋居重慨然。 俎豆不知鵝鸛事,牲牢空薦犬羊羶。 北來被髮車連野,東去乘槎浪接天。 汲汲兩宮常旰食,受膰歸去淚如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