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祠古木合,波颺大江濆。 未作湘南雨,知爲何處雲。 苔痕澀珠履,草色妬羅裙。 妙鼓彤雲瑟,羈臣不可聞。 (見明刻本《唐僧弘秀集》卷八、《古今禪藻集》卷四)(按:《全唐詩》卷八一○收此詩,有闕文,今重錄。 )。
无
其他无
〔唐朝〕 太易
靈祠古木合,波颺大江濆。 未作湘南雨,知爲何處雲。 苔痕澀珠履,草色妬羅裙。 妙鼓彤雲瑟,羈臣不可聞。 (見明刻本《唐僧弘秀集》卷八、《古今禪藻集》卷四)(按:《全唐詩》卷八一○收此詩,有闕文,今重錄。 )。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門橫金鎖悄無人,落日秋聲渭水濱。 紅葉下山寒寂寂,濕雲如夢雨如塵。
清江碧草兩悠悠,各自風流一種愁。 正是落花寒食夜,夜深無伴倚南樓。
秋天碧雲夜,明月懸東方。 皓皓庭際色,稍稍林下光。 桂華澄遠近,璧彩散池塘。 鴻雁飛難度,關山曲易長。 揆予秉孤直,虛薄忝文昌。 握鏡慚先照,持衡媿後行。 多才衆君子,載筆久詞場。 作賦推潘岳,題詩許謝康。 當時陪宴語,今夕恨相望。 願欲接高論,清晨朝建章。
客從巴硤度(水渡)[二],傳子(爾)訴(泝)行舟。 是日風波濟(霽)(蔣云「濟」有「止」意,《莊子》、《淮南子》中均有〖風濟〗的用法,不必改。 ),高塘(堂)[三]雨半收。 青山滿蜀道,渌(綠)水向荆州。 不作書相慰(問),何(誰)能散(慰)別愁。 (皎然《詩式》卷三引「青山滿蜀道,渌水向荆州」二句,作「崔顥《別人》」。 )([一]按原卷載詩三首:一《綵雲篇》,二《度巴峽》,三《秋夜泊江渚》。 第一首題下有李邕名。 檢《全唐詩》第一第三兩首正是李邕作,但第一首詩題作「詠雲」,第三首殘。 [二]按此詩見《全唐詩》二函九冊,謂爲崔顥作,題作『贈盧八象』。 故此據敦煌卷先用互著例載入李邕,然後據《全唐詩》校其異文,凡九事。 茲作說明於第一事下。 [三]俞云:「『高塘』應作『高唐』,兩本俱誤。 」)。
子心俯仰一無欺,由也升堂尚不知。 疾病如何猶請禱,孰分上下與神祇。
龍驤萬斛去如鴻,巨浪惟能窘短篷。 不是山靈嫌俗駕,一生常值打頭風。
日上明我窗,月出縞我庭。 朝暮得嘉時,一榼醉復醒。
習氣猶餘燼,鍾情未濕灰。 忍寒貪看雪,諱老强尋梅。 熨貼愁眉展,勾般笑口開。 直疑身健在,時有句飛來。
節邇天申競祝堯,官家重疊賜輕綃。 自然舜孝移風俗,寓意梟羹鄙漢朝。
頃年登臨赤城裏,江遶城中萬家市。 治中寄我雲壑圖,快讀新詩眼如洗。 回思歲月如星流,念念飛空尋舊游。 披圖哦詩想幽致,直欲携筇上山頭。 聞有於菟在岑蔚,晚徑寒鴉敢翔集。 幾年榛棘蔽鼪鼯,一朝絕境從中出。 細路雖非五達康,縈回自覺阻且長。 萬壑風煙開絕頂,一丘曲折於中藏。 老砂射日銀星炯,梅峽含風襟袖冷。 千巖高下各異狀,如障如鋒亦如領。 天景須憑意匠營,山不在高僊則名。 規撫已定力未暇,他時會有滕王亭。 風浪隔闊天垂幕,安得叩門親剝啄。 詩成夢到故山川,睡美不知鍾鼓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