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寄勸俗兄弟二首 二

〔唐朝〕 法照

兄弟同居忍便安,莫因毫末起爭端。 眼前生子又兄弟,留與兒孫作樣看。 (見影清光緒抄本張鵬翼修《洋縣志》卷七)。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秋晚遊普耀寺

    薄暮曲江頭,仁祠暫可留。 山形無隱霽,野色徧呈秋。 荷覆香泉密,藤緣寶樹幽。 平生厭塵事,過此忽悠悠。

    宋之問 唐宋诗
  • 送鄭子寬棄官東遊便歸女几

    八月湖浸天,揚帆入秋色。 岷峨雪氣來,寒漲瀟湘碧。 子真冥鴻志,不逐籠下翼。 九女疊雲屏,於焉恣栖息。 新詩山水思,靜入陶謝格。 困醉松花春,追攀紫煙客。 相逢十年舊,嚬笑等歡慽。 一飯玉露蔬,中腸展堆積。 停食不盡意,傾意悵可惜。 雲水一分飛,離憂洞庭側。 迴車三鄉路,仙菊正堪摘。 寄謝杜蘭香,何年別張碩。

    李羣玉 唐宋诗
  • 寄尚顏

    莫向孤峰道息機,有人偷眼羨吾師。 滿身光化年前寵,幾軸開平歲裏詩。 北闕故人隨喪亂,南山舊寺在參差。 清吟但憶徐方政,應恨當時不見時。

    齊己 唐宋诗
  • 有客來從陽羨聞元績離家已月餘由崑山過臨安桐廬計今合歸矣元績當不惜迂路一訪僕於苕霅間也戲爲一絕招之元績純孝人每在道念親殊切

    風露侵人曷往哉,白雲飛處棹徘徊。 平時識面盡經過,莫爲茅簷偏不來。

    仲并 唐宋诗
  • 偈頌四首 其一

    釋迦不說說,迦葉不聞聞。 天河風浪靜,星斗位區分。

    釋咸傑 唐宋诗
  • 盱眙軍無梅郡圃止有蠟梅兩株二首 其一

    只道橫枝春未回,又疑不肯犯寒開。 逢人問訊花消息,不識江梅只蠟梅。

    楊萬里 唐宋诗
  • 行香早起

    露入襟裳冷,風傳带舄清。 天街摇斷夢,原廟聽攢更。 闕角升雲氣,簷牙鏤月明。 未教陽彩動,應怕路塵生。

    項安世 唐宋诗
  • 淮陰侯

    功既高天下,身何不自防。 已能成漢業,無復假齊王。 復恥噲爲伍,安知呂所忘。 空名流未竭,淮水共湯湯。

    梅堯臣 唐宋诗
  • 永叔內翰見索謝公遊嵩書感歎希深師魯子聰幾道皆爲異物獨公與余二人在因作五言以敘之

    昔在洛陽時,共遊銅駞陌。 尋花不見人,前代公侯宅。 深堂鎖塵埃,空壁鬭蜥蜴。 楸陰布苔綠,野蔓纏石碧。 池魚有偷釣,林鳥有巧射。 園隸見我來,朱門暫開闢。 園婦見我還,便掃車馬跡。 何以掃馬跡,實亦畏他客。 我輩唯適情,一葉未嘗摘。 他人或所至,生菓不得惜。 又憶遊嵩山,勝趣無不索。 各具一壺酒,各蠟一雙屐。 登危相扶牽,遇平相笑噱。 石搗雲衣輕,巖裂天窗窄。 上飲醒心泉,高巔溜寒液。 下看峯半雨,廣甸飛甘澤。 夜宿岳頂寺,明月入戶白。 分吟露氣冷,猛酌面易赤。 明朝循歸途,兩脛痛若剌。 日旰就馬乘,香草路迫阨。 却望峻極居,已與天外隔。 薄暮投少林,漱濯整冠幘。 碑觀巡幸僧,指古定空壁。 誓將新詠章,燈前互詆擿。 楊生護己短,一字不肯易。 明年移河陽,簿書日堆積。 忽得謝公書,大夸遊覽劇。 自嵩歷石堂,蘚花題洞額。 其文曰神清,固非人筆畫。 乃知二公貴,逆告意可賾。 遂由龍門歸,里堠環數驛。 我時詩以答,或歌或辨責。 責我不喜僧,性實未所獲。 凡今三十年,纍塚拱松柏。 唯與公非才,同在不同昔。 昔日同少壯,今且異肥瘠。 昔日同微祿,今且異烜赫。 昔同騎破韉,今控銀轡革。 昔同自謳歌,今執樂指百。 死者誠可悲,存者獨窮厄。 但比死者優,貧存何所益。

    梅堯臣 唐宋诗
  • 寄二孫 嶤

    憶昔初抱孫,雙鬢颯已秋。 眼看與我長,歲月如許遒。 我以薄宦西,汝爲守舍留。 夢輒來後前,歲律欻再周。 想今與迺父,長我更半頭。 天姿粹而溫,整整靜不浮。 六經如取携,八面自優遊。 落筆動萬言,頗能如翁不。 如翁何足道,抗志須前修。 良匠有妙斲,惰農無厚收。 彼哉碌碌者,不源而計流。 吾言不虛往,過是夫何求。

    陳造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