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古苔痕厚,巖深日影悠。 參禪因久坐,老佛總無愁。 (見桂林市文物管理局編《桂林石刻》第一冊)(按:《桂林石刻》編者注:「右摩崖在七星巖口,高一尺五寸,寬九寸,徑一寸五分。 原石已毀,據舊搨本校錄。 」詩末署「釋懷信書」。 同書又載《南溪山元巖磨崖題名》云:「懷信、覺救、惟則、惟亮、無等、無業,元和十二年九同遊。 業記。 」今據以確定作者之時代。 《宋高僧傳》卷十九有《唐揚州西靈塔寺懷信傳》,爲會昌間人。 時代雖相接,然無從證明即此詩作者,故不取。 )。
无
其他无
〔唐朝〕 懷信
石古苔痕厚,巖深日影悠。 參禪因久坐,老佛總無愁。 (見桂林市文物管理局編《桂林石刻》第一冊)(按:《桂林石刻》編者注:「右摩崖在七星巖口,高一尺五寸,寬九寸,徑一寸五分。 原石已毀,據舊搨本校錄。 」詩末署「釋懷信書」。 同書又載《南溪山元巖磨崖題名》云:「懷信、覺救、惟則、惟亮、無等、無業,元和十二年九同遊。 業記。 」今據以確定作者之時代。 《宋高僧傳》卷十九有《唐揚州西靈塔寺懷信傳》,爲會昌間人。 時代雖相接,然無從證明即此詩作者,故不取。 )。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知己竟何人,哀君尚苦辛。 圖書長在手,文學老於身。 公道天難廢,貞姿世任嗔。 小齋松菊靜,願卜子爲鄰。
曾聞洛下綴神仙,火樹南棲幾十年。 白首自忻丹桂在,詩名已得四方傳。 行隨秋渚將歸雁,吟傍梅花欲雪天。 今日還家莫惆悵,不同初上渡頭船。
兩心不語暗知情,燈下裁縫月下行。 行到堦前知未睡,夜深聞放剪刀聲。
昨夜夢還家,見婦機中織。 駐梭如有思,擎梭似無力。 呼之迴面視,況復不相識。 應是別多年,鬢毛非舊色。
顛毛垂雪墮清貧,卧久風林夢轉身。 一境妙明還就父,六門虛應却來人。 凉秋月兔流魂瑩,湛水雲龍蛻骨陳。 家法兒孫須力振,此行未可腐賓賓。
秋露日以繁,秋氣日以清。 愛此堂下花,色好香滿庭。 藉之青玉葉,表以白玉英。 微風過披拂,小雨來滋榮。 我老味更薄,與世無復情。 頽然衰病餘,見花猶眼明。 俗客不到門,取琴花前横。 小童爲席地,取酒花前傾。 昔人工比物,言簪豈虚名。 願登君子首,雅與冠弁并。
范子廊廟器,至寶非凡璞。 胸懷吞雲夢,豪氣低華嶽。 昔在童稚時,樹立已卓卓。 曳裾橋門內,嶄然見頭角。 歲行在辛丑,帝策詢民瘼。 造庭百千人,衣带矜褒博。 平居議執政,至此舌爲括。 獨餘子范子,雅志不可奪。 吐辭如湧泉,一發孰能遏。 揮毫不停綴,盈卷無點抹。 漢廷執戟郎,環顧皆錯莫。 縱橫五千字,字字醫國藥。 期於必伐病,非徒事迂闊。 怪言一驚衆,士論歎且愕。 皆云布衣流,志在縻好爵。 乃爾張危言,身謀胡太錯。 當時羣宗匠,其間多齷齪。 指言爲沽直,欲使趨鼎鑊。 堂堂春官臣,主張獨何確。 讜議既冰釋,衆口不能鑠。 乙科忽大闡,秋天一鵰鶚。 傳誦爭取先,紙價爲翔躍。 聲華頓輝赫,藹然暨南朔。 憶昔客東都,猥厠英遊數。 每於談笑間,論議聞謇諤。 誦語非沽名,生平真所樂。 乖離三四載,遣我情懷惡。 間者見眉宇,颯然意氣豁。 亟使羅酒漿,沈沈動清酌。 秉燭夜相對,談詞恣嘲謔。 公卿頗歷詆,治亂亦商略。 間出新詩篇,清製皆灑落。 祇懷蒼生憂,肯爲窮愁作。 少陵不忘主,氣味若相若。 倘使任言責,必有裨帷幄。 奈何諫諍姿,久矣滯丘壑。 似聞廟堂上,知己被新渥。 一公丞烏臺,一公相黄閣。 吾君皆太平,二公繄深託。 薦賢乃報國,看子翔寥廓。
一丘膴膴占岡原,夐隔塵寰息世喧。 牆屋朅來營勝地,籃輿不復羨高軒。 當年松菊淵明宅,此日蓬蒿仲蔚園。 奠冢成泥有遺愛,懷人誰爲雪沈冤。
紙帳晨光透,山爐宿火燃。 雞鳴猶喔喔,鴉起已翩翩。 形槁寒巖木,心凝古澗泉。 何須更臨鏡,斷是一癯僊。
雨聲點滴朝復暮,中有詩人絕塵句。 雲門咸池渺千古,斷譜遺音此其緒。 雨聲點滴夜不休,中有羈臣去國愁。 九疑聨翩湘水秋,忠誠內激涕自流。 我今衰病百無念,卧對青燈吐殘焰。 支床納息効寒龜,傍枕長吟笑孤劍。 雨聲不斷睡愈美,窗白鴉啼攬衣起。 呼兒燒兔傾濁醪,又倚胡床雨聲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