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南樓 二

〔唐朝〕 周朴

徙倚高樓夜色殘,故人聊得罄交歡。 千林日落晴偏雨,五月雲深暑亦寒。 詰曲斷巖飛鳥度,參差倒影過江看。 慚予浪着登山屐,酒罷豪吟興未闌。 (以上三首均見《鴻湘耆舊集》卷八、同治十三刊增壽等纂《直隸澧州志》卷二五、同治八年刊魏湘纂《續修慈利縣志》卷十四)(〖1〗《直隸澧州志》卷十六《隱逸》云:「周朴,隱居天門山,楚王馬殷徵召不起,著有《靈泉詩集》。 」〖2〗同書卷二六《辨訛》云:「周朴,能詩而隱,有氣節。 閩詩集中所載小傳,與《慈志》異。 其避地福州不降黃巢遇害者,吳興人也。 居天〖缺二十字〗於□□僅爲〖缺九字〗徵□則又爲唐□□□人,未可強合爲一。 其《天門靈泉院》詩『不惟用唐僧,傳明語即起』,已直溯其事。 章華孫斯億乃謂朴生於晉,老於五代,所詠之靈泉,屬慈,非石門夾山之靈泉寺。 指爲唐僧周朴詩,志亦載其墓,稱晉處士,不知何考? 若謂生於石晉時,則馬氏早滅;若所指司馬晉,則又先馬殷數百年,相距凡七姓八朝。 只是詩與《南樓》二首俱近體,非前五代人作。 而廖大隱《楚風補》又以朴爲慈利人,唐末寓福州,摭採閩集,益以《南樓》二作。 不知寓福者,本吳興人。 閩徐興公刻朴詩集,敍述甚詳,集內亦無《靈泉院》、《南樓》詩,與志載居若墓並在天門山,自當另爲一朴。 但閩集有《弔李群玉》一絕,曰『知何處』,曰『隔岸香』,固亦嘗遊澧者。 其《靈泉院》、《南樓詩》之爲慈周朴作,抑爲吳周朴遊澧時作,而閩集或以隔遠失採,惜不得《慈父》中所紀《靈泉詩集》具覽,一釐正之,並以決朴墓之在慈與辭楚辟之,信有事否? 若氏族譜,直載爲福州人,則尤疏謬者也。 」今按:《全唐詩》卷六七三收周朴詩一卷,其中有《弔李群玉》一首,可證朴確曾客澧。 又《宿玉泉寺》一首,《直隸澧州志》卷二四,以爲寺在澧州。 又有《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喜賀拔先輩衡陽除正字》、《次梧州卻寄永州使君》,疑朴自巴东入湘,复南行经澧、衡、永、梧而南游。 《直隸澧州志》所載慈利另有一周朴之根據,尚嫌不足。 惟此说罕爲人知,謹錄出以資研究。 )。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秋夕望月

    清逈江城月,流光萬里同。 所思如夢裏,相望在庭中。 皎潔青苔露,蕭條黃葉風。 含情不得語,頻使桂華空。

    張九齡 唐宋诗
  • 成都

    月曉已開花市合,江平偏見竹簰多。 好教載取芳菲樹,剩照岷天瑟瑟波。

    蕭遘 唐宋诗
  • 贈野僧

    有客逃禪住北岡,昔年支許意相當。 清如細竹迎風灑,潔似孤松冒雪張。 錫杖倚雪看遠岫,銅瓶汲月煑新湯。 只今石畔雙扉掩,靜閱琅函日幾章。 。

    呂從慶 唐宋诗
  • 還源詩十二章 二

    還源去,說易運心難。 般若無形相,教君若爲觀。

    傅翕 唐宋诗
  • 切側對詩

    浮鐘宵響徹,飛鏡曉光斜。

    無名氏 唐宋诗
  • 游茅山和諸侄

    山南細路半青霄,人昔共游非俗交。 浮玉故鄉驚上國,埋丹清夢記中茅。 峰頭仙客歸黄鵠,石面靈根走翠蛟。 見說西園渾草莽,手栽寸柏已勝巢。

    陳序 唐宋诗
  • 次韵王景文贈行四絕 其一

    聖主龍飛白首郎,誤蒙親擢與南牀。 言多妄發汲長孺,心不敢邪蘇世長。

    王十朋 唐宋诗
  • 題破石鋪

    往返數百里,上下幾重山。 僕僕利名客,不知行路難。

    李呂 唐宋诗
  • 自東津泛舟至桐溪

    潮生東西津,雨暗上下塔。 蕭蕭亂菰蒲,拍拍起鳬鴨。 吾船雖褊小,尚可著一榻。 溪風吹醉頬,高枕墮紗帢。 南山浮濕翠,偃蹇呼不答。 安得青蓮公,傑句爲彈壓。

    陸游 唐宋诗
  • 蒙恩封渭南縣伯因刻渭南伯印

    旋著朝衫拜九天,榮光夜半屬星躔。 渭南且作詩人伴,敢望移封向酒泉。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