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南樓 二

〔唐朝〕 周朴

徙倚高樓夜色殘,故人聊得罄交歡。 千林日落晴偏雨,五月雲深暑亦寒。 詰曲斷巖飛鳥度,參差倒影過江看。 慚予浪着登山屐,酒罷豪吟興未闌。 (以上三首均見《鴻湘耆舊集》卷八、同治十三刊增壽等纂《直隸澧州志》卷二五、同治八年刊魏湘纂《續修慈利縣志》卷十四)(〖1〗《直隸澧州志》卷十六《隱逸》云:「周朴,隱居天門山,楚王馬殷徵召不起,著有《靈泉詩集》。 」〖2〗同書卷二六《辨訛》云:「周朴,能詩而隱,有氣節。 閩詩集中所載小傳,與《慈志》異。 其避地福州不降黃巢遇害者,吳興人也。 居天〖缺二十字〗於□□僅爲〖缺九字〗徵□則又爲唐□□□人,未可強合爲一。 其《天門靈泉院》詩『不惟用唐僧,傳明語即起』,已直溯其事。 章華孫斯億乃謂朴生於晉,老於五代,所詠之靈泉,屬慈,非石門夾山之靈泉寺。 指爲唐僧周朴詩,志亦載其墓,稱晉處士,不知何考? 若謂生於石晉時,則馬氏早滅;若所指司馬晉,則又先馬殷數百年,相距凡七姓八朝。 只是詩與《南樓》二首俱近體,非前五代人作。 而廖大隱《楚風補》又以朴爲慈利人,唐末寓福州,摭採閩集,益以《南樓》二作。 不知寓福者,本吳興人。 閩徐興公刻朴詩集,敍述甚詳,集內亦無《靈泉院》、《南樓》詩,與志載居若墓並在天門山,自當另爲一朴。 但閩集有《弔李群玉》一絕,曰『知何處』,曰『隔岸香』,固亦嘗遊澧者。 其《靈泉院》、《南樓詩》之爲慈周朴作,抑爲吳周朴遊澧時作,而閩集或以隔遠失採,惜不得《慈父》中所紀《靈泉詩集》具覽,一釐正之,並以決朴墓之在慈與辭楚辟之,信有事否? 若氏族譜,直載爲福州人,則尤疏謬者也。 」今按:《全唐詩》卷六七三收周朴詩一卷,其中有《弔李群玉》一首,可證朴確曾客澧。 又《宿玉泉寺》一首,《直隸澧州志》卷二四,以爲寺在澧州。 又有《春中途中寄南巴崔使君》、《喜賀拔先輩衡陽除正字》、《次梧州卻寄永州使君》,疑朴自巴东入湘,复南行经澧、衡、永、梧而南游。 《直隸澧州志》所載慈利另有一周朴之根據,尚嫌不足。 惟此说罕爲人知,謹錄出以資研究。 )。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雜曲歌辭 楊柳枝 三

    根柢雖然傍濁河,無妨終日近笙歌。 驂驂金帶誰堪比,還笑黃鶯不較多。

    孫光憲 唐宋诗
  • 奉和獻歲讌宮臣

    履端初起節,長苑命高筵。 肆夏喧金奏,重潤響朱弦。 春光催柳色,日彩泛槐煙。 微臣同濫吹,謬得仰鈞天。

    虞世南 唐宋诗
  • 杏溪十首 架水藤

    濛濛紫花藤,下復清溪水。 若遣隨波流,不如風飄起。 風飄或近堤,隨波千萬里。

    姚合 唐宋诗
  • 詠史詩 蒼梧

    有虞龍駕不西還,空委簫韶洞壑間。 無計得知陵寢處,愁雲長滿九疑山。

    胡曾 唐宋诗
  • 詠史詩 汴水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錦帆未落干戈起,惆悵龍舟更不回。

    胡曾 唐宋诗
  • 王良百一歌 眼病 五

    外瘴須磨點,黃連最能駈。 烏魚骨頗妙,輒莫用珍珠。

    徐成 唐宋诗
  • 和徐季功舒蘄道中二十首 其五

    三日春霖發土毛,道傍芳草半人高。 馬頭問是棠梨市,一片梨花映小桃。

    王之道 唐宋诗
  • 芍藥五首 其二

    凄凄寒雨送餘春,繁艷濃香慰病身。 忽作暖風遲日想,慨然如在漢江濵。

    張嵲 唐宋诗
  • 視通濟堰二首 其二

    往年初堰壞,樂歲亦民饑。 再見龍尾水,如興鴻却陂。 名同召伯埭,人立許楊祠。 祝史有祀事,歌予迎送詩。

    晁公遡 唐宋诗
  • 自山中泛舟歸郡城

    我呼小艇浮南津,落日亂山衘半輪。 背舩雙鷺低掠水,下灘峭風冷逼人。 中流回望始太息,烟中白塔高嶙峋。 適從彼來忽在此,老夫拄杕捷有神。 尉曹堆盤笠澤膾,秀才瀉榼中山春。 豈惟外物不挂眼,醉後兀爾忘吾身。 朝冠行即挂神武,買犢遂欲耕峨岷。 金丹自喜日日長,白髮未許年年新。 擁橋炬火遠已閙,歸舍睡息清而勻。 明朝笑謂同載客,有脚莫踏東華塵。

    陸游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