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兵要望江南 委任第一(京本作「占委任第一」二十六首) 九

〔唐朝〕 易靜

覘彼勢,虛實要先評。 兵有正奇將勝敗(京本作「關將敏」),有(京本作「勢」)無強弱在軍精(辛本作「情」),料敵不須驚。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十月樂遊詩

    十月嚴陰盛,霜氣下玉臺。 羅衣羞自解,綺帳待君開。 銀箭更籌緩,金爐香氣來。 愁仍夜未幾,已使炭成灰。

    郭震 唐宋诗
  • 醉中看花因思去歲之任

    去歲乘軺出上京,軍機旦暮促前程。 狂花野草途中恨,春月秋風劒外情。 愁見瘴煙遮路色,厭聞溪水下灘聲。 不辭醉伴諸年少,羞對紅妝白髮生。

    薛逢 唐宋诗
  • 長溪秋望

    柳短莎長溪水流,雨微煙暝立溪頭。 寒鴉閃閃前山去,杜曲黃昏獨自愁。

    唐彥謙 唐宋诗
  • 巫山一段雲 二

    貌掩巫山色,才過濯錦波。 阿誰提筆上銀河,月裏寫嫦娥。 薄薄施鉛粉,盈盈挂綺羅。 菖蒲花役夢魂多,年代屬元和。

    毛文錫 唐宋诗
  • 丹元子步天歌 天市垣

    下垣一宮名天市,兩扇垣牆二十二。 當門六角黑市樓,門左兩星是車肆。 兩箇宗正四宗人,宗星一䨥亦依次。 帛度兩星屠肆前,候星還在帝坐邊。 帝坐一星常光明,四箇微茫宦者星。 以次兩星名列肆,斗斛帝前依其次,斗是五星斛是四。 垣北九箇貫索星,索口橫者七公成。 天紀恰似七公形,數著分明多兩星。 紀北三星名女牀,此坐還依織女傍。 三元之象無相侵,二十八宿隨其陰。 水火土木幷與金,以次別有五行分。 (以上三首錄《通志》卷三九《天文略》第二)(按:〖1〗《崇文總目》輯本卷四《天文占書類》有「《丹元子步天歌》一卷,王希明撰」。 〖2〗《新唐書·藝文志》「天文類」云:「王希明《丹元步天歌》一卷。 」)(〖3〗黃伯思《東觀餘論》卷下《校正〈崇文總目〉十七條》云:「《丹元子步天歌》,此但記列星所在,並其象數,使人易識耳,非占說也。 」〖4〗鄭樵《通志·天文略》云:「隋有丹元子者,隱者之流也。 不知名氏,作《步天歌》,見者可以觀象焉。 王希明纂漢晉志以釋之,《唐書》誤以爲王希明也。 ……此本只傳靈臺,不傳人間,術家秘之,名曰《鬼料竅》。 世有數本,不勝其訛,今則取之,仰觀以從稽定。 」〖5〗晁公武《郡齋讀書志》〖袁本〗卷三上錄《步天歌》一卷:「右未詳撰人。 二十八宿地歌也。 三垣頌、五星凌犯賦於後。 或云唐王希明,自號丹元子。 」〖6〗王應麟《困學紀聞》卷九《天道》云:「《步天歌》,《唐志》謂王希明丹元子。 今本司天右拾遺內供奉王希明撰,喬令來注。 二十八宿歌、三垣頌,五行吟,總爲一卷。 」次引鄭樵之說,末謂「然則王希明丹元子蓋二人也」。 〖7〗錢大昕《十駕齋養新錄》卷十四云:「《丹元子步天歌》,不著撰人姓名。 相傳以爲唐王希明所撰。 鄭樵獨非之。 以爲丹元子隋之隱者,與希明各是一人。 然歌詞淺陋,不似隋人文字,《隋書·經籍志》亦無此書,其非隋人明矣。 古天文家未有以太微、天市配紫宮爲三垣者。 《太史公書》,太微屬南宮,天市屬東宮。 《晉》、《隋》二志,則分中外宮與二十八宿爲三列、而太微、天市雜敍於中宮之次。 使丹元子果隋人,則唐初李淳風修《隋志》,何不一述三垣之說乎? 漁仲好異而無識,欲取俚鄙之歌,駕乎前志之上,所謂棄周鼎而寶康瓠者也。 」〖8〗沈曾植《海日樓札叢》卷三云:「世或謂《丹元子步天歌》是隋時人作,鄭漁仲《天文略》亦謂丹元子隋人撰歌,王希明唐人撰釋。 然《通志》天文書目:《丹元子步天歌》一卷,注云:『唐右拾遺內供奉王希明撰。 』固無丹元子隋人之說也。 《唐志》五行類,王希明《太一金鏡式經》十卷,注『開元中詔撰』則希明乃術數學家,非天文專家。 」〖9〗羅振玉《雪堂校刊羣書敍錄》卷下云:「鄭氏《通志·天文略》謂撰《步天歌》之丹元子乃隋人,於前藉無徵,恐未可信。 」)。

    王希明 唐宋诗
  • 夏日(題擬)

    汗浹衣巾詩癖減,茶盈杯椀睡魔降。 (見《錦繡萬花谷後集》卷三「夏」門)。

    高駢 唐宋诗
  • 長沙館中與郭夏對雨

    長沙積雨晦,深巷絕人幽。 潤上春衣冷,聲連暮角愁。 雲橫全楚地,樹暗古湘洲。 杳藹江天外,空堂生百憂。

    劉長卿 唐宋诗
  • 早發大堰

    曉戍朧朧白,春流納納深。 生煙纔著樹,罷月稍依林。 野路趨斜岸,漁舠泊暗潯。 尚緣歸國意,差足慰離襟。

    宋祁 唐宋诗
  • 山居雜詩九十首 其八七

    初意得閑適,處處期登臨。 豈謂病見拘,未能攄靈衿。 小滯廣莫願,恐辜雲水心。 强半人事爾,無令成侵尋。

    曹勛 唐宋诗
  • 次韻袁起巖常熟道中三絕句 其二

    仄徑難勝四牡騑,扁舟辛苦鑿冰歸。 簡書鞅掌吟詩苦,并與東陽減带回。

    范成大 唐宋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