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一塗(施元之注《蘇東坡詩》《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注引《小說》作「杴」)泥。 (見曾慥《類說》卷二六《後史補》。 )(〖1〗《後史補》云:「梁園有富家子杜四郎,好接文士,愛爲詩篇,時號杜荀鴨,以比荀鶴。 每有詩即題壁,親賓或汙漫之,即云〖略〗。 」《直齋書錄解題》小說家類載《後史補》爲「前進士高欲拙擢」。 因知四郎當爲唐末五代間人。 )。
无
其他无
〔唐朝〕 杜四郎
三十年來塵撲面,如今始得一塗(施元之注《蘇東坡詩》《和張子野見寄三絕句》注引《小說》作「杴」)泥。 (見曾慥《類說》卷二六《後史補》。 )(〖1〗《後史補》云:「梁園有富家子杜四郎,好接文士,愛爲詩篇,時號杜荀鴨,以比荀鶴。 每有詩即題壁,親賓或汙漫之,即云〖略〗。 」《直齋書錄解題》小說家類載《後史補》爲「前進士高欲拙擢」。 因知四郎當爲唐末五代間人。 )。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下馬失炎暑,重門深綠篁。 宮臣禮嘉客,林表開蘭堂。 茲夕興難盡,澄罍照墨塲。 鮮風吹印綬,密坐皆馨香。 美景惜文會,清吟遲羽觴。 東林晚來好,目極趣何長。 鳥道挂疎雨,人家殘夕陽。 城隅擁歸騎,留醉戀瓊芳。
漢苑鐘聲早,秦郊曙色分。 霜凌萬戶徹,風散一城聞。 已啓蓬萊殿,初朝鴛鷺羣。 虛心方應物,大扣欲干雲。 近雜雞人唱,新傳鳧氏文。 能令翰苑客,流聽思氛氳。
芳菲滿雍州,鸞鳳許同遊。 花逕須深入,時光不少留。 色鮮由樹嫩,枝亞爲房稠。 靜對仍持酒,高看特上樓。 晴宜連夜賞,雨便一年休。 共憶秋官處,餘霞曲水頭。
自憐三十未西遊,傍山尋水過却秋。 一夜雨聲多少事,不思量盡到心頭。
人生在塵蒙,恰似盆中蟲。 終日行遶遶,不離其盆中。 神仙不可得,煩惱計無窮。 歲月如流水,須臾作老翁。
石古苔痕厚,巖深日影悠。 參禪因久坐,老佛總無愁。 (見桂林市文物管理局編《桂林石刻》第一冊)(按:《桂林石刻》編者注:「右摩崖在七星巖口,高一尺五寸,寬九寸,徑一寸五分。 原石已毀,據舊搨本校錄。 」詩末署「釋懷信書」。 同書又載《南溪山元巖磨崖題名》云:「懷信、覺救、惟則、惟亮、無等、無業,元和十二年九同遊。 業記。 」今據以確定作者之時代。 《宋高僧傳》卷十九有《唐揚州西靈塔寺懷信傳》,爲會昌間人。 時代雖相接,然無從證明即此詩作者,故不取。 )。
門生故來往,知欲命浮觴。 忽奉朝青閣,回車入上陽。 落花滿春水,疎柳映新塘。 是日歸來暮,勞君奏雅章。
鋸解秤槌渾似鐵,大愚老子重饒舌。 水流澗下太忙生,雲在嶺頭閑不徹。
有志男兒走四方,憐君羈旅歲時長。 數千里外干微祿,三十年餘返故鄉。 老著青衫唯可恨,光生白屋亦非常。 時來會有摶風便,莫道窮途便感傷。
喚作孤姑恐未訛,寄名櫟社不爭多。 但云龍女來行水,免使牛郎暗渡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