醒眼看諸峰,白雲開又集。 (見《能改齋漫錄》卷八。 )(按:中華上編本《能改齋漫錄》引此作「五代時陳况詩」,「况」爲「貺」之誤,鄭方坤《五代詩話》卷三所引不誤。 )。
无
其他无
〔唐朝〕 陳貺
醒眼看諸峰,白雲開又集。 (見《能改齋漫錄》卷八。 )(按:中華上編本《能改齋漫錄》引此作「五代時陳况詩」,「况」爲「貺」之誤,鄭方坤《五代詩話》卷三所引不誤。 )。
无
其他无
猜你喜欢
竿頭五兩風褭褭,水上雲帆逐飛鳥。 送君初出揚州時,靄靄曈曈江溢曉。
腰懸錦帶佩吳鉤,走馬曾防玉塞秋。 莫笑關西將家子,秪將詩思入涼州。
病餘歸到洛陽頭,拭目開眉見白侯。 鳳詔恐君今歲去,龍門欠我舊時遊。 幾人樽下同歌詠,數盞燈前共獻酬。 相對憶劉劉在遠,寒宵耿耿夢長洲。
木落波浪動,南飛聞夜鴻。 參差天漢霧,嘹唳月明風。 野水蓮莖折,寒泥稻穗空。 無令一行侶,相失五湖中。
共言愁是酌離杯,況值弦歌枉大才。 獻賦未爲龍化去,除書猶喜鳳銜來。 花明驛路燕脂暖,山入江亭罨畫開。 莫把新詩題別處,謝家臨水有池臺。
河尹政成期,爲汾昔所推。 不榮三入地,還美再臨時。 擁傳雲初合,聞鶯日正遲。 道傍多出餞,別有吏民思。
六情無福志,四攝啓幽心。 儉約避人物,偃息慕山林。 曲𡼏停騶響,交枝落慢陰。 池臺聚凍雪,簷牖參歸禽。 石來無新故,峯形詎古今。 大車何杳杳,奔馬送駸駸。 何以修六念,虔誠枉一音。 未泛慈舟寶,徒勞抒海深。 (見同書卷五九《儉約篇》)。
我愛真人居,高臺倚寥泬。 洞天開兩扉,邈爾與世絕。 縹緲乘鸞女,華顏映綠髮。 舉手拂煙虹,吹笙弄松月,森蘿窺萬像,境異趣亦別。 何必服金丹,飛身向蓬闕。 (見《會稽掇英總集》卷十五。 )。
箇是何人,氣清骨貧。 煙霞面目,丘壑精神。 二儀自然一體,萬像況與同塵。 床上全威白額虎,鈎頭可意赤稍鱗。
鄮城鬰鬰藹祥烟,何幸分符得大賢。 散利士知廉律己,救荒民仰食爲天。 仁風行見周千里,雅俗俱欣受一廛。 正恐最聞須召入,介眉今日且樽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