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唐宋诗

奉酬裴草然秋晚感見貽之製

〔唐朝〕 趙志

景澄旻寓,氣從寒葭。 林驚風葉,菊照霜花。 爰有吉士,感物興嗟。 馳魂巖壑,締想煙霞。 展兹逸驥,握此靈虵。 式存匪石,言降披沙。 顧慙璧友,空戢瑤華。

译文

其他

猜你喜欢

  • 相和歌辭 飲馬長城窟行

    朔風動秋草,清蹕長安道。 長城連不窮,所以隔華戎。 規模惟聖作,荷負曉成功。 鳥庭已向內,龍荒更鑿空。 玉關塵卷靜,金微路已通。 湯征隨北怨,舜詠起南風。 畫野功初立,綏邊事云集。 朝服踐狼居,凱歌旋馬邑。 山響傳鳳吹,霜華藻瓊鈒。 屬國擁節歸,單于款關入。 日落寒雲起,驚沙被原隰。 零落葉已寒,河流清且急。 四時徭役盡,千載干戈戢。 太平今若斯,汗馬竟無施。 惟當事筆研,歸去草封禪。

    袁朗 唐宋诗
  • 陪李金吾花下飲

    勝地初相引,余行得自娛。 見輕吹鳥毳,隨意數花鬚。 細草稱偏坐,香醪嬾再酤。 醉歸應犯夜,可怕李金吾。

    杜甫 唐宋诗
  • 後十三年有人於益州見趙旭形容短小如八九歲小兒模樣行歌於市曰

    塵緣盡兮仙緣來,清風冷然入我懷。 青童仙君事已諧,洞明山上瑞雲埋。 九月九日黃花開,仙人招我上天階,凌空雙鶴何快哉。 (見羅燁《醉翁談錄》己集卷二《趙旭得青童君爲妻》)(按:《太平廣記》卷六五引《通幽錄》載趙旭與青童往來故事,錄詩一首,《全唐詩》卷八六三收入。 《醉翁談錄》所載故事,較《通幽記》爲詳,不注出處。 有二種可能:其一,《廣記》所收爲節本。 其二,宋人在《通幽記》基礎上增益。 同書全錄唐人傳奇之文甚衆。 今尚難遽作論斷。 )。

    不詳 唐宋诗
  • 十二時頌 七

    晡時申,學道先須不厭貧。 有相本來權積聚,無形何用要安真。 作淨潔,却勞神,莫認愚癡作近鄰。 言下不求無處所,暫時喚作出家人。 (《宗鏡錄》卷二四引末二句)。

    寶誌 唐宋诗
  • 送王舍人彥正奉祠東歸

    去年趨召偶同時,每喜蒹葭玉樹依。 偉論崢嶸從古少,高懷恬退似君稀。 身遊紫禁方持橐,心著青山便拂衣。 顧我滯留徒有愧,扁舟何日送東歸。

    吳芾 唐宋诗
  • 送王獻可歸信州

    月旦于今合改評,一官謀食百無能。 君歸錦里人應問,好箇藍田崔縣丞。

    汪應辰 唐宋诗
  • 讀漢史

    萬石躬行不讀書,公孫張禹號名儒。 詩書何罪工發冢,自是諸生愛頷珠。

    姜特立 唐宋诗
  • 劉道士贈小葫蘆四首 其四

    箇中一物著不得,建立森然却有餘。 盡底語君君豈信,試來跳入看何如。

    陸游 唐宋诗
  • 復吳祕正五詩 其四

    作宰古尚教,宓齊但橫琴。 唐吏猶易爲,讀書或松林。 一從來海瀕,琴書暗塵侵。 俗有古今異,鞭扑違寸心。

    陳造 唐宋诗
  • 挽唐學錄頤 其一

    今代稱純孝,如公第一流。 事親惟婉順,厲志只操修。 德行渾無間,功名略未酬。 空遺千古恨,明月一山丘。

    廖行之 唐宋诗